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以发表、出版时间为序)
[1]米秋林.米丘林选集[M].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56.
[2]辛诺特,等.遗传学原理[M].奚元龄,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J].科学通报,1966(4).
[4]袁隆平.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J].遗传与育种,1977(1).
[5]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与理论[J].中国农业科学,1977(1).
[6]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概况: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7]袁隆平.杂交水稻简明教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
[8]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J].杂交水稻,1987(1).
[9]巴来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M].王应云,译.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10]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科学院.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1]袁隆平.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J].杂交水稻,1992(1).
[12]袁隆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J].杂交水稻,1994(6).
[13]达尔文.物种起源[M].周建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4]袁隆平.选育水稻亚种间组合的策略[J].杂交水稻,1996(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R].1996.
[16]谢长江.功勋科学家:袁隆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7]宋健.也论“谁来养活中国人”[J].山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4).
[18]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杂交水稻,1997(6).
[19]袁隆平.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中国稻米,1999(4).
[20]谢长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1]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22]袁隆平.杂交水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3]罗闰良,吴京华.绿色神话解读:论袁隆平科技创新[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24]谢长江.袁隆平[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5]G.L.MACLEAN,等.水稻知识大全[M].杨仁崔,汤圣祥,等,译.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6]薛定谔.生命是什么[M].罗来欧,罗辽复,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7]谢长江.袁老师,我们敬爱的良师益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8]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R].2008.
[29]陈启文.共和国粮食报告[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30]袁隆平.袁隆平口述自传[M].辛业芸,访问整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31]方志辉.十年一探:为了丰衣足食的世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2]韩俊.14亿人的粮食安全战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33]摩尔根.基因论[M].卢惠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4]孟德尔,等.遗传学经典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36]方志辉.七年马义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37]邓华凤.杂交水稻知识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8]庚镇城.李森科时代前俄罗斯遗传学者的成就[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
[39]哈尔福德.揭秘转基因[M].俞美莲,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0]方志辉.稻可道[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41]方志辉,陈默.非常稻[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42]陈才明,姜庆华.中国梦坚定实践者:袁隆平[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