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 出

歲 出

聖節進奉

銀、絹二百兩、匹。

上供錢

五千[54]貫文。

大禮年分添發

銀、絹各二百兩、匹。

[55]供絹

肆千一百三匹。和買在内。

綿[56]

如前管催數。

秋苗

每年起發百官米二千五百碩。常米年額不定。

折帛錢

每年起發[57]八萬八千一百一十六貫五百三十六文。

馬料

每年赴行在及鎮江府大軍倉交納大麥一萬四千一百一十六碩[58]六勝[59]。係行在料。

轉運司兊糴

折苗稻子:營田[60]折稻子一千四百十五石四斗七升,營田秋料折苗錢六百二十二貫八百七十八文。

營田夏秋兩料稻麥[61]:夏料大麥一百七十二石九斗七[62]升,夏料折錢七[63]百九十七貫六百二十二文。[64]

淮東西總領司月椿錢

每年遇朝廷科撥七萬九千一[65]百二十七貫五百五十二文,逐月解發。

馬草

每年拋買二萬束,赴鎮江大軍草場。

[66]額四分糴本錢

二萬五千貫文。

七分酒息[67]

年額九千九百九十七貫二百文數内,撥發錢七千九百二十二貫七百四十八文,充按月大軍錢,外趲剩錢二千七十四貫四百五十二文,分四季入總制帳内收起申發。

打船錢

四千三百四十七貫八百七十六文。

轉運司耗剩米錢

三千七百七十四貫三百三十九文。

效士酒錢

[68]貫文。發赴轉運司。

本軍每月約支官兵俸料錢米:錢一千七百九十六貫四百三十九文,米一千八百九十七石二斗一勝[69]

官員、諸軍春冬衣錢

春衣錢一萬二千八百九十七貫六百三十六文,冬衣錢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七貫六百三十六文。

簽判廳合趁錢

經制錢六萬三千四百十八貫五百三十四文,總制錢四萬四千四百五十四貫九百六十八文,無額[70]錢一百八十八貫八百文,移用降本錢二千貫文,沙田蘆場錢二千二百七十一貫二百九十七文,營田二税錢一千六百二十二貫五百一文,僧道免丁錢八百十五貫五百文。其餘公使供給起發靡費之屬,不可盡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