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表
① “宋”,當作“皇”或“國”。
續表
①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卷十三《括志》空。②④⑤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空。③ “大中”二字原闕,據《[弘治]江陰縣志》補。
續表
①②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空。③ “天興”,疑當作“天聖”。
續表
① “知”,原作“如”,《宛陵集》卷二十九《送王判官之江陰軍幕》有注“易知”,亦據《[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卷十二《官師表第十上》改。②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方立”。③ “蔣禖”,《[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蔣祺”。
續表
① “晃端序”,《[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晁端彦”。② “叔”,《[弘治]江陰縣志》同,《輿地紀勝》卷九《江陰軍·官吏》、《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傳七十五》均作“淑”。③ 傅天翼、陳郛、楊孝孺三人,《[弘治]江陰縣志》均置於“知縣”列。
續表
① “壬子”,《[弘治]江陰縣志》作“戊午”。② “趙士宇”,《[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趙士寧”。
續表
① “石景述”,《[弘治]江陰縣志》作“石景術”,并注:“今按,會稽人。”《大觀建學記》作“石景衎”。② “徐震”,《[弘治]江陰縣志》在“大觀三年”行。
續表
① “王有”,《[弘治]江陰縣志》在“政和五年”行,并注:“新增,見《政和河港堰閘記》。”② 原空,疑闕。③ 《[弘治]江陰縣志》“復軍”後有“趙公稱”。④ “趙子濬”,《[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邵之柔,朝請郎”。⑤ “教”字原闕,今補。
續表
① “劉彭年”,《[弘治]江陰縣志》作“蔡榕”;“教”字原闕,今補。②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吕南大”。③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韋立中”。④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趙不易”。⑤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宋悆”。⑥ 此行《[弘治]江陰縣志》無。⑦ “陳剛中”,原作“東剛中”,據本書卷第十二所收《紹興奉詔新建軍學記》改。⑧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周彦世、東剛中”,并注“新增,見《新建軍學記》,詳見《副貳》”,見上文“四年”、下文“十四年”行。⑨ 原空,疑闕。⑩ “趙”,《[弘治]江陰縣志》作“李竦”,見下文“十五年”行。⑪ 原空,疑闕。⑫ “魏昌齡”,《[弘治]江陰縣志》作“錢讜”。⑬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范彬”。
續表
①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丁昌朝”。② 此年題名《[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元年”行。③ 此年題名前兩條《[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三年”行。④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趙子淙”。⑤ “周彦世”,《[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五年”行。⑥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趙伯琥”。⑦ “李竦”,《[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七年”行。⑧ 此年“錢讜”“范彬”《[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八年”行。⑨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蘇磻”,并注:“新增,見《放生池碑》。”⑩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楊尚泰”。⑪ 此年題名《[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十一年”行。⑫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高惟正”。⑬ “趙子淙”,《[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慕容紹”。另,“趙子淙”入“紹興十三年”行。
續表
① “趙伯琥”,《[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十五年”行。② “楊尚泰”,《[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十七年”行。③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有“沈作式”,并注:“今按,建尉廳者。”④ “高惟正”,《[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十九年”行。⑤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李孝純”。⑥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王日接”。⑦ “沈作式”,《[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二十一年”行,《[弘治]江陰縣志》注:“今按,建尉廳者。”⑧ 此年“李孝純”“王日接”《[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二十三年”行。⑨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郭定”。⑩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謝巽”。⑪ “郭定”,《[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二十四年”行。⑫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湯良琛”。另,“琛”字作“深”。⑬ “謝巽”,《[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入“紹興二十五年”行。
續表
① “曾”,《[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曹”。② 《[嘉靖]江陰縣志》此行表端有“復軍”二字。③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辛棄疾”。《[弘治]江陰縣志》注:“新增,字幼安,歷城人。添差。見《宋史》及宋志《司法廳下》。”④ “趙伯”,疑當作“趙伯晟”,《[弘治]江陰縣志》注:“今按,‘伯’下缺‘晟’字。見《治水續記》。”⑤ “朝奉郎”,原作“朝承郎”,據《[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改。⑥ 《[弘治]江陰縣志》注:“今按,《乾道治水續記》‘明’作‘淳’。”“明”,疑當作“馴”。⑦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吴時顯”。《[弘治]江陰縣志》注:“新增,見《治水續記》。”⑧⑨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此格均無内容。
續表
① “侯”,《[嘉靖]江陰縣志》同,《[弘治]江陰縣志》作“候”。② “宫夫”,《[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宫惇夫”。《[弘治]江陰縣志》注:“宋志□惇字雨。旁注‘御□’。”③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此格均無内容。④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無“卞”字,《[弘治]江陰縣志》注:“失名。”⑤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無“旉”字,《[弘治]江陰縣志》注:“失名。”⑥ “陳彭大”,《[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陳彭夫”。⑦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無“師保”二字,《[弘治]江陰縣志》注:“失名。”
續表
① 《[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無“彦清”二字,《[弘治]江陰縣志》注:“失名。”② “趙善遠”,《[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趙善達”。③ “俞沾”,《[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俞沽”。④ “陳鈶”,《[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陳銘”。⑤ “承議郎”,《[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承奉郎”。⑥ “向”,《[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句”。⑦ “姚舜臣”,《[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姚舜陟”。⑧ “充”,《[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允”。⑨ “張師齊”,《[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張思齊”。
續表
① “余現”,《[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余峴”。② “魏資光”,《[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魏資先”。③ “郭伯達”,《[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郭伯适”。④ “周世德”,《[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周世得”,本書卷第九《碑刻》作“周正德”。
續表
① “趙師津”,《[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趙師律”。② “霍棟”,《[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霍棣”。③ “榮博辰”,《[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榮傳辰”。④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趙崇价”。⑤ 此格《[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有“張案”。⑥ “趙汝淑”,《[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趙汝叔”。
續表
① “祖”,《[嘉靖]江陰縣志》同,《[弘治]江陰縣志》作“租”,并注“恐當作‘租’”。② “徐宋卿”,《[弘治]江陰縣志》《[嘉靖]江陰縣志》均作“徐永卿”。③ “選”,本書卷第十二所收《紹定重修學記》作“”。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宦迹》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