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館遞鋪附
宣詔亭,皷門外之東。
頒春亭,皷門外之西。
東新亭,宣詔亭之南。
西新亭,頒春亭之南。
百草亭,道院之西,元名“翠景”。
射亭,元名“多稼”。
梅亭,元名“梅林”,錢侯仰之所建。
芳渚亭,元名“獨秀”。自百草亭以下,郡侯顔奏院耆仲重修。
新津亭,在新津門之側。
行衙亭,聖母橋之南。
東門亭,春暉門外。
西門亭,望京門外。
南水門亭,朝宗門外。
放生池亭,嶽祠之西。淳祐己酉,陳侯允修,中有今上“放生”御筆刻石。前誕節一日,郡侯率寮、宋[43]祝聖於此。然亭址福[44]仄,拜跪莫容,或遇雨雪,則憩于民廬,非所以嘯[45]朝儀也。景定壬戌,郡守孫監簿復於亭之前跨街爲屋,自此衣冠之會,有其所矣。
五里亭,朝宗門外。老屋三間,過者凛焉。景定壬戌,郡守孫監簿重修。既又枕河流,創新亭,南北對峙,跨街爲屋。非惟將迎者以爲便,雖民之往來者,亦得以少憩焉。自亭抵關,路尤踸踔,於創亭畢工之日,甃之以石,遂免泥淖之患。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池亭》徵引《江陰志》[46]
寬民堂,市[47]舶務中。郡侯顔奏[48]院仲建。《中興會要》聖訓有曰:市舶之利,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49]取於民?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故以“寬民”名是堂。
清暉堂[50],市舶務西。郡侯顔奏院仲建。
頤[51]春楼,古城巷東,界一市以居中,環四山而在望,頗占登臨之勝。郡侯顔奏院仲建。
萬石楼,即熙春楼,端平回禄重建。時史侯歸之以相閥開藩,命名蓋取諸此。[52]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三《坊鄉》徵引《江陰志》
其中“寬民堂”條又見《永樂大典》卷七二三八《堂》徵引《江陰志》
使星館,觀風門驛[53]橋之側。郡侯邢燾重修,易名“光華館”。
喜雨軒,廣福寺。郡侯顔奏院仲建,禱雨于寺而有獲,因志其喜。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官寺》徵引《江陰志》
安濟院。愛日門外有居養院,郡侯戴宗簿溪重建,易名安濟,凡老而無歸者育焉。月給常平軍資庫钱米,冬夏各有支犒。
養貧院。愛日門外有漏澤園,崇寧間始置。紹定元年,林知縣庚增廣其舍,環植以松,郡侯顔奏院仲捐金助費,以處流移貧窶之民,有不幸,得瘞其地,名養貧院。
以上《[弘治]江陰縣志》卷九《名宦》徵引《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