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迹
古城,縣東北,今乾明寺巷爲古城巷。據葛通議有《宿演教院》詩云:“旅夢回殘角,吟懷繞廢城。”注云:“寺直古之廢城。”則自“演教”抵“乾明”,古城所在也。舊《經》乃以爲暨陽城。按《寰宇記》,暨陽城即莫城。《舊唐書·地理志》:江陰、暨陽、利城三縣屬常州。今江陰西至晋陵九十里,東至常熟七十里,利城在江陰之西,則暨陽當在江陰之東。父老言,楊舍舊嘗爲縣。利城、楊舍去江陰東、西道里適等,則暨陽當在[1]莫城所在,不應在乾明寺後。如是之説,固當從葛詩改作“古城”。
夏城,按《寰宇記》,艦浦城[2],在縣西十八里,陳倪啟徙江陰治夏浦,築此城,豈謂是歟?
陶城、閭城、郭城,并在縣東三十里,皆有遺址。而陶城尤大,與莫城等,相傳爲江南屯戍之地。按鄭夷亮《莫城廟》詩,以莫城爲江南時被邊之境,疑悉有屯戍云。
盗城,舊《經》云:縣南三十里。相傳,盗跖曾居此。葛勝仲以爲“道成”之訛。[3]
利城,古利城縣,城郭與暨陽等[4]。《輿地志》云[5]:晋元帝以海虞縣北境之土山立利城縣,以處流民。宋元嘉八年遷利城於武進之利浦。《寰宇記》云:“在奉國寺南。戰國時築城,名‘若溪’。”古今遷徙雖不常,而今利城鎮西南三里,相傳爲子城基,城壕遺址,尚可仿佛古[6]縣治云。《寰宇記》:“唐武德三年,并入江陰縣。”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三《城池》徵引《江陰志》
前《志》載[7]莫城以下凡十有一,而[8]鎮之東有義城,華山之東南有嵇[9]城,二城猶失記焉。江陰東西相距僅百三十五里,南北七十三里,城若何其多耶[10]?按廣明中,盗賊群起,後詔諸道州縣,於墅落許立城壁,集民兵自衛,城多,良以此歟?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九《辨疑》徵引“紹定添入”
又見《[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宋绍定志》
莫城,縣東四十里。按《寰宇記》,漢莫寵所築,捍海賊翟焉,因名。唐暨陽有莫城鄉。
以上《[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宋志》
弩臺,在縣西十八里。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臺》徵引《江陰志》
太公釣魚臺,舊《經》:在縣東二十里,其石廣一丈三尺。按《風土記》云,姜太公釣魚之所,今呼“釣臺村”。
以上《[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江陰志》
郭璞宅,《寰宇記》:“在黄山北長村。”去縣七里,吴烽火之所。璞本河東聞[11]喜人,晋時爲弘農太守,因家焉。按《晋書》本傳云:“明帝即位,熒惑守房。璞時休歸,帝還使齎詔問璞。會暨陽縣復上言赤烏見。璞乃上疏請改年肆[12]赦。”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宅》徵引《江陰志》
《[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宋《紹熙志》
前《志》載:郭璞宅,在黄山北長村。今按《寰宇[13]記》,係“長村”,志闕一字[14]。江陰縣在晋爲弘農郡,璞爲守,因家焉於此。製《江賦》,入《文選》,并撰《爾雅》三卷。長
村,今訛爲黄
村是也。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九《辨疑》徵引“紹定添入”
張藴宅,唐天祐三年,捨宅爲重光院。見“承天寺”。
許青暘宅,見“青暘[15]市[16]”。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宅》徵引《江陰志》
前《志》載:許青暘宅,在青暘市。又云:許真君廟,即青暘宅。按許真君,令[17]旌陽,洪州人,棄官學道,聞丹陽有諶母,得孝道明王[18]劍術,與其徒往學,因東游曲阿。《寰宇記》謂:“江陰縣本漢曲阿之地。”至晋元帝僑立郡縣,此地皆隸南徐。旌陽學諶母之術,因家焉。意謂是歟?但“青暘”與“旌陽”,兩字其訛已久,不可復考云。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九《辨疑》徵引“紹定添入”
杜康宅,舊《經》:在縣東四里。今承天寺西有杜橋,或云寺即其宅,豈其然歟?
庾冰宅,《寰宇記》云:“永安寺是也。”永安,今祥符寺。按晋庾冰子希爲徐、兗二州刺史,桓温諷有司劾之,以罪免,家于晋陵之暨陽。又《與地志》云:晋初渡江,郭璞爲冰筮曰:“子孫當有大禍,唯用三陽,可以有後。”冰以語諸子,故希求鎮山陽,弟友爲東陽郡,冰自於暨陽宅居焉。庾氏竟爲桓温所滅,希誅後,弟友及弟藴諸子獲全。
以上《[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宋志》
金鵝堆,在西舜鄉,村名留羅墅,有堆,廣二畝。云昔有金鵝翔集于上,因名。
魚門村,縣西二十里。舊《經》云:甑人所居之處。
石牌[19],語在“真山”。舊《經》據《風土記》:秦王驅山至,使鬼神運石架橋於水上,不成而去,誕矣。
千人壇,在化城鄉。
金鵝石,在涉[20]山。山頂列堆[21]三十有三。東界崇仁,北界化城,南界清化,西界長壽。於化城界内有一石,廣五尺許。傳云舊有金鵝立于上,足迹仿佛尚存。《寰宇記》乃繫之“青山”云。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古迹》徵引《江陰志》
其中“魚門村”條又見《永樂大典》卷三五八〇《村》徵引《江陰志》
六射垛,舊《經》云:秦王六射垛,在縣北四里。
費衡别業。
殷昌别墅。
春申君浦石碑。
仙女堆。
鸚鵡堆。
石龜頭。
赤石亭。
石皷。
神堆。
季子墓,舊《經》云:季王廟在申港。不言墓。按《史記·吴世家》後注云:“《皇覽》曰:‘延陵季子冢[22]在毗陵暨陽鄉,至今吏民皆祀事。’”則此當言墓,不獨廟也。《寰宇記》於“晋陵縣”亦云:“季札墓,在縣北七十里申浦之西。”則墓在申港無疑。其十字碑,則崇寧元年常州太守朱彦摹而刻之者也。
以上《[弘治]江陰縣志》卷六《古迹》徵引《宋志》
郭璞母墓,《晋本傳》[23]:“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許步。人以近水爲言,璞曰:‘即爲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爲桑田。”今父老云,申港八里許,有郭璞母墓。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塚墓》徵引《江陰志》
郭璞葬於暨陽,《本傳》云:“去水百步。”《毗陵志》云:“郭坡,與暨陽鄉接界。”父老云,申港八百[24],有郭璞母墓。皆舊《志》所載,然未詳其所。今按《南徐州説[25]》云:暨陽縣馬鞍山東有黄山[26],郭璞葬所。又王義慶《世云[27]》記璞之詩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唯母與昆。”因其詩而考其地,則黄山爲近之矣。故□[28]存其説。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九《辨疑》徵引“紹定壬辰增入”
吴王子墓,在繖堆[29]。按《寰宇記》:“吴王闔閭第八子葬於此。”池水四周,皆砌以石,林木深疏,飛鳥不敢集。其岸邊有石獸,歲旱祈之,必霑嘉澤。今謂之“繖湖”。
吕子明墓,水軍校場之西,有廟在其地。按吴吕蒙,字子明。江陰舊屬吴,其或葬於此歟?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塚墓》徵引《江陰志》
前《志》載吕子明墓,以爲“或葬於此歟”,子明王廟,以爲“豈吕子明乎”,昔[30]疑而未决之辭也。按《江夏記》載:鄂州蒲圻縣鲇瀆鎮有吕蒙城、吕蒙墓,後升鎮爲嘉魚縣,今墓存焉。則其墓在彼而不在此,明矣。又按《寰宇記》:“暨陽城有聖英祠[31],一云魚子英廟,在縣西一百步。子英因捕得赤鯉,穀養成龍,乘之升天,後人爲立廟。”芙蓉湖,即子英得魚之處。劉遴之《神異録》及《列仙傳》皆載此事。今考縣側之廟,相去止百余步,則當是“子英廟”訛爲“子明”耳。若引赤烏年爲證,則今兵馬司、都税務、縣尉司,皆有此題識,未足爲據也。宜刊其誤。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九《辨疑》徵引“紹定添入”
蕭天子墓,在良信鄉。有一[32]大土封,素號“倉堆”,相傳爲蕭天子墓。按[33]《南史》,梁敬帝爲江陰王,殂,蕭季卿嗣。太[34]建三[35]年,陳[36]侍中淳于量就蕭季卿買梁陵中樹,皆坐免,即此。墓之傳,亦有自矣。俗傳,嘗有發之者,得大花磚數十,有巨蜂群出蟄[37]人,乃不敢發。[38]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塚墓》徵引《江陰志》
又見《重修琴川志》卷十《叙祠》徵引《江陰志》
石女塚,在縣西。昔梁王女好鼓瑟,死葬於此。
三王塚,舊《經》云:縣西南,梁王甑人眉間赤所葬之地。今未詳。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八《塚墓》徵引《江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