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江陰之地,不過一同,前代人物,史傳稀闊,其詳不可得聞也。若庾希皎之徒,居雖土着,事非令德,皆出不書。近世人傑地靈,間見層出,又難遍録。今姑掇其系譜之可推、行述之可据,與夫隐德君子、僑寓名流,得於族裔之所見傳,及鄉曲之所願載者,紀其大概,其餘則著之《科名》云。
吴太伯,王季歷之兄,遜位,奔荆蠻,自號“句吴”。
延陵季子,《郡國志》云:芙蓉湖西馬鞍山,季札遜位,耕於此。
春申君黄歇。右并載《史記》,略見《總序》。《輿[1]地紀勝》:“黄歇封於江南,今有申浦、黄山,即其所封之地以爲名。”舊《志》云:黄歇爲春申君,本在壽州,爲去齊近,受齊侵,故徙都於吴,爲春申君。開申浦置田。今郡内山川之名,多以“春申”取義。
郭璞,詳在《古迹》門。《輿地紀勝》:“璞本河東間[2]喜人。按《晋書》本傳云:‘明帝即位,熒惑守房,璞時休歸,帝遣使齎詔問璞。會暨陽縣復上言赤烏[3]見。璞乃上疏請改年賜[4]赦。’又:璞曾經道上行,遇一斫草人,璞脱袴褶與之,曰:‘我命在子手中。’及被刑日,把劍行刑,正此人也。江陰縣,晋時曾僑置洪[5]農郡,璞爲郡守,因家焉。於此製《江賦》,入[6]《文選》,并撰《爾雅》三卷,以顯物類。”
吴欣之,《南史·孝義傳》:“晋陵[7]利城人也。元嘉末,弟慰之爲武進縣吏,隨王誕起[8]義,元凶遣軍主華欽討之。見執,將死,欣之請[9]欽,乞代[10]弟命,兄弟皆見原。齊建元三年,有詔蠲表之。”
宋
葛宫,字公雅。由治平三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後以子汝平明堂恩,改兵部。初知秀州,秀介江、湖間,吏爲關涇瀆之上,以征往來,間有婚葬趣時日[11],多不克,公雅一切撤毁之,民至今稱焉。有《青暘[12]集》二十卷。弟葛密,字子發。知泉州清溪縣,請老,賜五品服,退居青暘之上湖,自號草堂逸老。有《上湖集》二十卷。以子書思[13]升朝,累贈通議大夫。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一《人物》徵引《江陰志》
書思[14],字進叔。初調睦州建德簿[15]。時通議告老于家,請迎養,不許,遂投劾侍奉,積十餘年。後序遷朝奉郎,即解印綬。父子清節,前後相映,人以爲難及。所居以“安遇”名軒,有《文集》十卷。[16]及卒,州里以其“藴德丘園”,列其事以聞,詔謚清孝,特命制詞。二子:次仲,字亞卿,歷中書舍人、大司成,終太中大夫,有《集句詩》三卷。葛勝仲,字魯卿。歷大司成、顯謨[17]待制,再如[18]湖州。紹興初,屬事多艱,遂居湖之寶溪。薨,贈特進,謚文康。以其子旁列于朝,累贈少師。有《文集》八十卷、《外集》三十卷、《考古通論》六十卷。并據《行狀》及《神道碑》。
葛立方,字常之[19]。仕至吏部侍郎,有《歸愚集》五十卷、《外制集》五卷、《西疇筆耕》五十卷、《韻語陽秋》二十卷、《方輿别志》二十卷。右[20]丞相邲,其少子也。
葛氏,其先維揚人,天祐中,諱濤者始渡江,居江陰之青陽。濤之子,年高有德,賜爵。公之子詳,出粟濟民,賜江陰助教。詳生惟甫,惟甫生宫、寔、密、宥,宫、寔、密皆中進士第。密之後最通顯,五世踵登世科。至於持槖秉鈞,人人有集,衣冠以爲盛事云。
李喬,治平初以職方員外郎致仕。葛通議[21]有《和李都官春日見寄》詩云:“聞説年來絶世榮,更將高節傲時明。詩腴偏得味中味,琴韻静弹聲外聲。宴榭[22]日長花影駐,春池風細水紋生。相望空欲閑相見,彼此閑居懶送迎。”今迎福寺後號爲李都官巷。
曹確,字公易,終國子監直講。所著有《〈書〉〈易〉〈論語〉〈孟子〉義》,其他《經解》数十卷。自後,璉以舍選出身,崈、岠、嶧、機、[23]、木相継登科,里中榮之。
曹璉,字汝器,歷司封員[24]外郎,終左中奉大夫,累贈光禄大夫。子岍,字伯達,仕至右朝散大夫,知昌州、沅州;崈[25],字宗山,仕至朝奉郎,監尚書六部門。江陰以廢郡屬毗陵,民間舊無産税,則出丁鹽錢,向緣獨縣無例,所輸特重。君爲之請于常,得比他縣,僅存十二,人皆德之。所著效晋王筠,以所居官别[26]爲集,有《苕溪集》《鐘山集》《抱關前後集》《論語注》十篇[27]。并《行狀》。
蔣静,字叔明,本宜興人,因娶劉氏,遂居江陰。歷國子祭酒、中書舍人、顯謨閣待制,知壽、鄆州,江寧府,終顯謨直學士、通議大夫,贈少師,有《寂昭[28]堂集》。初知壽州,奏罷乾蜂之貢,後有旨,例减六尚貢額。其在江寧,茅[29]山道士劉混康以技進,號[30]先生,其徒笪净之等倚爲奸利,莫敢誰何。叔明抗章屢上,悉抵于法。李端叔貽書,以“不吐不茹,不侮不畏”稱之。子延壽,字堅仲,以任爲鴻臚寺簿,終朝請郎,知通州、泰州;延年,字堅叔,歷大理丞,終朝請大夫,倅揚州。
王蘧[31],字子開元名逈。仕至中奉大夫。其先趙州臨城人,祖鬷,寶元初知樞密院,鬷生正路,正路[32]生蘧、適、遹。蘧爲夔路帥,始居江陰,蘇文忠公有《芙蓉城》詩。及卒,歸葬臨城。賀方回挽詩有“和氏終歸趙,干將不葬吴”之句。蘧生庶,庶生詢、譓、誼、訴四子,誼、訴第進士。譓生寧,丙戌登科,今爲太府寺丞。
蔣圓,字粹仲。歷開封少尹,終中奉大夫、秘閣修撰。初爲丹徒令[33],歲旱,人多暍死。鑿井十[34]有三,號“蔣公泉”。其知濠州,亦獨銜捐[35]賦,以濟歲旱,敕書獎論。
丁彬,字德和。大觀初,置局議禮,爲檢討官。書成改秩,三年,升朝,封叙父母。登科七年,恩逮其親,邦人榮之。歷司勛郎官,兵、吏部員外郎。
葛祺,字子壽。以父師皇[36]任,仕至朝奉大夫。紹興辛巳,虜騎犯淮,差通判建康,以聖諭欲選健倅故也。知瑞州,未及赴而卒。并《行狀》。
吴博古,字敏叔。隆興初,進《愚論》十篇,分教太平州,用薦改職。以母老,願上一官丐初封,有旨特從,錫以誥詞,里人榮之。歷諸司審計,擢監察御史,權刑部侍郎。以老請祠,除焕章閣待制,卒贈正議大夫。
葛惟肖,字天策,昭華之子。五歲能屬文,經史一覽不忘。嘗上萬言賦,應日試[37]萬言科。李迪爲兩浙漕,聞其名,訪之,詢《兩漢》中三十六字[38],隨聲應答,各言某事在某卷、某傳、第幾版、第幾行,及取其書質之,無一差者。李大驚,曰:“唐陳諫之流也!”元豐中,詔求其遺文,侄密編索,得百餘篇,表進,宣付史館。《葛氏家譜》。
王令,字逄[39]原。本維揚人,號廣陵先生。王荆公甚器重之。喜退隱,思江南山水之勝,乃遷居潤。無何,以江陰幽僻,又遷于此。《集》中有《暨陽居》詩,或云在新津門。既以地濕得足病,因復遷常。
劉谷,字季朴,隐德不仕。熙寧間,召爲國子監修撰、經義所檢討。蒋静自宜興來學,日過其門。君[40]知其遠到,一見,許一女妻之,継而擢第,遂爲之婿。及卒,蒋以詩挽之,有云:“行藝已書丞相筆,姓名還結裕陵知。”又云:“他日如尋隐君子,山林[41]深處一孤墳。”
吕天策,字彦發。隱德不仕。善詩,尤精於[42]筆法,兼数家之體。有《石刻》十卷藏于家。政、宣間,書學方興,被詔,不就,故[43]號曰“吕詔君”,取古者“徵君”“徵士”之義也。
吴範,字執侯。大觀、政和間,詔舉孝、悌、忠、和、睦、姻、任、恤八行,里閭、學校各列其行實以應選,凡数四,辭之,士高其行。子仲基、仲達皆第進士。以太后回鑾恩,封承務郎。今泮宫舊爲縣學,執侯嘗出其家貲,建東廊十有五間。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一《人物》徵引《江陰志》
曹岠,字巨山,朝請球之子[44]。自[45]京口分教,授[46]知於忠勇李侯寶,辟置幕府,檄告山東,皆其文也。氣直辭壮,激厲士心,咸百其勇。凱旋,特授[47]左宣教郎。誥詞有云:“膠西之捷,其亦俊矣。邊籌羽檄,間籍[48]爾能。稽幕府之第功,宜叙升於京秩。”通[49]判饒州。檄藳藏于家。有孫潮該恩奏名,汲擢進士第。
耿秉,字直之。歷兵部侍郎兼給事中,終焕章待制。志[50]操剛方,律己清儉,所至以利民爲事。兩爲浙[51]漕,始則乞令臨安府以酒息抱[52]江陰軍認納和買,継而奏本路数邑版帳之重,而蠲减以萬数。申請役法六事,至今遵用。有《春秋傳》二十卷、《五代會史》二十卷。子羽,以麟經登乙科[53],律己廉介,遇事剛果,無愧於諸公之薦語,終大學[54]博士。
吕棐,字元忱。仕至朝議大夫、監察御史。始爲岳渚法掾,擅發常平倉以賑荒,已爲當路所知。編類光廟恤詔令,自元忱發之。嘗[55]進《寶鑑論》二卷,請法藝祖。
丘崈[56],字宗卿。身當方面,夷夏聳膽[57],功書旂常,名載竹帛,不可殫述。終同知樞密院事,贈太師、魏國公,謚文定。子[58]壽隽,字真長。歷刑部侍郎,終徽猷閣待制、江西安撫。踐敭四紀,被遇兩朝,出藩入從,益著家聲。壽邁,字遠翁。歷江淮臺閫,除司農卿,終直顯謨閣。治劇剸煩,所居而理,身佩数印,時人榮之。壽嘏,今朝奉郎。
胡瑑,字叔章。登進士第。[59]清約廉介。歷三朝,由六察升諫官。論事剴直,士大夫至今稱誦。終中奉大夫、寶謨閣待制。舊字叔和。
葛邲,字楚輔。譜系前已詳,功名事業,備載國史。終右[60]丞相,謚文定,配饗光宗廟廷。隆興初元[61],與丘文定公同賜第,真一時盛事也。
王寧,字德和,蘧之曾孫。三魁鄉[62]薦,丙戌龍飛,中乙科,終中奉大夫、直徽猷閣。逮事三朝,凡所敭歷,綽有休聞。有《笑庵集》十卷。
吴漢英,字長卿。平生力學,有得於“毋自欺”一語,以此見知於止齋陳先生。終朝請大夫、兵部郎官。有《歸去集》二十卷。漫堂[63]劉宰志其墓。
趙夢極,字子中,終太中大夫、給事中。開禧初,輔翼東宫,因論兩浙身丁錢、絹重爲民困,轉以上聞,御札亟賜蠲放。陰德在人多矣。
吴竿[64],字九[65]成。其先居光州,後徙居于閩之侯官[66]。祖昉,守荆門,因駡賊遇害,賜廟“愍”。父澧,湖北參議,始遷江陰。允成敭歷中外,所至有聲。今秘書[67]耆卿述其行狀云:“目如電采,筆如川駛,人以爲神。”平時交友如水心葉先生、龍川陳公亮,皆深相知者。終太府寺丞。子行可、當可皆以儒科擢第。
葛嶠,字景温,左中奉大夫師望之孫。終朝請大夫。忠信誠實,雅爲張于湖、楊誠齋所推重。其所薦引,非由介紹,故所得多名達士。
曹格,字伯尹,終奉直大夫。父崈以文名世,格裒[68]集彙次,刊成《戲綵堂遺藳》三十卷,大資楼公錀、尚書戴公溪爲之跋、序。
趙善[69],字從之,祖字[70]鵬,守江陰,因家焉。初調常熟簿,侍郎劉穎、参政張孝伯俱見器重。終朝請郎,知臨江軍。尚書鄒應龍志其墓。公居官,於利民事則勇爲之,兩邑一郡,皆有陰德。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一《人物》徵引“紹定續入”
楊端叔,字正子[71]。丁丑南省第四人,終江東憲幹。有《自嬉集》。
王呈瑞,字莘夫[72]。辛未南省第九人,終太湖宰。有《易膚》。
靳更生,字春伯。登庚辰第[73],終海州[74]教授。皆以文鳴。有《南華經解》。
趙發,字達甫,癸未進士第三人,終秘書省校書郎。端平更化,上欲除公諫省,會當國者先遣所親諭[75]意,公遜辭謝之,命遂寢,其所立高矣!工部胡郎中鏜狀其行云:“和而肅,介而通,不容容以仝[76],不矯矯以異。”蓋粹然君子儒也。弟大用、孫炎年皆以儒科擢第。子應佳,孫有元、德生俱領鄉薦,邦人榮之。
蒋汝通,字伯亨[77],自號逸堂。早入太學,晚得一官,高尚不仕,以琴詩圖史自娱,好古博雅,尤邃於性命之學。嘗著《質疑》,以祛支干、五行配合之誤,尹梅津爲之序。年登八帙,積勤不已。所編有《引睡集》,藏于家。
吴當可,字時父[78],竿[79]之仲子。妙年登第,終司農少卿。自蓬省入柏臺,忠言直節,名重一時。晚歸鄉里,徜徉林壑,以觴詠自娱者十年。平生喜接後進,郡之名士多出其門。所著述有《補劓業藳》,藏于家。
胡鏜,字伯達[80]。登進士第,終知寶慶府、工部郎官。生平所學以《四書》爲售用。一堂[81]蕭然,凝塵滿几,處之晏如也。嘗有詩云:“貧居三不往,薄官[82]兩無求。”“三不往”謂州郡、時貴、富室;“兩無求”謂薦剡、財利也。由册府典名藩,同館以詩送之,有“院静書千卷,庭清水一盂。身名雖刺史,滋味只臞儒”之句,聞者以爲實録。清若廉介,古之所謂“久幽而不改其操”者歟?
以上《[洪武]常州府志》卷十一《人物》徵引“景定續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