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根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范畴特征、指标构建的原则与逻辑,构建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2所示。

表3-2 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

续表

  (1)创新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创新体系体现在创新动力发展、创新水平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其中,用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构成),计算机、信息及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年末计算机、信息及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末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三个指标衡量创新动力发展;用万人新增发明专利拥有量[本年末国内发明专利量/常住人口(万人)]衡量创新水平提升;用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衡量创新人才培养程度。

(2)市场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在政商和谐、市场竞争充分和市场环境良好三方面。市场体系的5个具体指标均参考王小鲁、樊纲、胡李鹏合著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进行选择,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和缩小政府规模3个指标进行衡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非国有经济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比例和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比例3个指标进行衡量;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和减少商品市场的地方保护2个指标进行衡量;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用金融业的市场化(包括金融业的竞争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人力资源供应条件(包括技术人员供应情况、管理人员供应情况和熟练工人供应情况)和技术成果市场化3个大指标5个小指标进行衡量;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用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包括律师、会计师等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条件和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程度)、维护市场的法治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3个大指标和2个小指标进行衡量。

(3)经济体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济体制具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宏观调控有度4个特征。人均GDP和GDP增速能有效衡量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年=100)反映居民家庭一般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指数稳定变化有利于物价水平的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失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反映了国内就业总体发展情况和民生稳定情况,城镇登记失业率越低,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正向效应越强。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当年财政总支出额/GDP)越高,代表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规划力度越大,调控越有效,是衡量经济体制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

(4)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体系体现产业协调、产业发展、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4个特征。产业协调用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第三产业占GDP的百分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体就业人数的百分比-1)进行衡量,计算值越接近于零表示产业协调度越好,值大于零表示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还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值小于零表示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应该适当释放劳动力,由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偏离度能推出第一、二产业的联合偏离度,因此,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能有效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协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能反映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衡量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产品质量优等品率则体现技术创新在产业朝着微笑曲线两端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有效衡量产业创新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增加值×100%)和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直接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深度。

(5)绿色发展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环境治理能力改善是绿色发展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万元GDP能耗(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一次性电力及其他能源的等价值年度消耗)、万元GDP用水量(包括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的用水量)和万元GDP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磷、石油类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能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耗,消耗量越低表明资源节约程度越高,也表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越强。森林覆盖率(森林占地面积/总土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面积/建成区总面积)越高,代表环境越友好,可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程度与环境接受度的融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GDP×100%)越高,代表环境治理能力越强,环境越容易得到改善。

(6)共享发展体系。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本书这里主要从收入、公共资源、科技发展、医疗和教育五个方面对共享发展体系进行指标的选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收入全民共享的重要体现。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越大,人民享受到的公共资源越多,越利于贯彻经济发展由人民共享的观念,民生就越稳定。互联网普及率充分体现了科技发展全民共享,未来的社会是基于先进技术的智能智联社会,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不仅体现了共享发展体系的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群众今后能否顺应时代发展和跟上现代化经济水平的提升。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拥有量多,是医疗全民共享的重要保障,也是预防突发性重大卫生公共事件的关键力量。平均受教育年限(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算术平均值)主要用于衡量教育的发展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越长,人民群众素质越高,就越容易建立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因此,教育的发展由人民共享,不仅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7)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表现为城乡融合、区域融合和社会融合。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城乡差距,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越大,城乡差距越明显;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越接近于1,城乡差距越小。区域泰尔指数(Theil=·ln[(yj,t/yt)/(xj,t/xt)]。yj,t代表t年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均可支配收入,yt代表t年的总人均可支配收入,xj,t代表t年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口,xt代表t年的总人口)是衡量区域相对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能较细致地反映区域差距的结构特征,泰尔指数大于等于零时,指数值越小表明区域差异越小,反之越大。区域人类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明人文发展状况,即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发展状况。HDI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健康长寿、良好的教育和较高生活水平这三个重要维度指标的归一化几何平均值测得。HDI值越大,表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越平衡,地区的综合实力越强。全体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用于衡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越接近于零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差距越小。本研究的基尼系数通过按居民收入五等分分组的洛伦兹曲线计算得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与实际收入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之比即为基尼系数。

(8)全面开放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包括对外吸引力、开放总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四个维度。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直接体现全国及各省份对外的吸引力,比重越大,吸引力越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体现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强度(外商直接投资总额/GDP×100%)体现对外经济“引进来”的发展速度,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总额/GDP×100%)体现区域经济“走出去”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