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1.2010—2019年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与变化总体评价

如表4-16所示,全国及各省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2010—2019年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在某些年份虽有回调,但总体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都是上升的,由此说明全国及各省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着良好的态势,这是符合中国具体发展实际的。中国从2010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GDP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计算机、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做成了过去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创新水平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手机、汽车等先进制造业进入世界前列,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独角兽企业;精准扶贫持续推进,截至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从10%以上下降到0.6%,带动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99下降到2.64,泰尔指数由0.13下降到0.03,贫富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人类发展指数上升到0.754,达到中高水平;抓住了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在5G技术上实现超越。这一切的成就,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持续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不竭动力。全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从0.698上升到0.798,由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就是最好的证明。

表4-16 2010-2019年全国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状况

续表

2.2010—2019年各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与变化总体评价

从表4-16中还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和广东从2010年开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处于较高的水平,截止到2019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仍然在稳定增加。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个地区得分更是超过了0.9的水平,浙江的增速最快,涨幅最大,从中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一跃上升到高等偏上水平。这六个地区的发展代表了国内最高的发展水平,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已比较全面,在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经济体制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子体系上都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山东、福建、辽宁三个地区的共同点是都从中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跨越到高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其中福建的增幅最大,从2010年的0.727增加到0.870。综合2010—2019年的得分来看,重庆、河南、湖北三个地区均处于中等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但近年来都有突破到高等水平的态势,从低于0.7的中等水平线提高到0.8以上,潜力较大。陕西、江西、湖南、安徽、四川、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广西等10个地区都从2010年的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过渡到中等发展水平,陕西、江西、湖南、安徽、四川、吉林、河北的过渡速度比较快,大多花了3~4年,而山西、内蒙古、广西过渡速度比较慢,大多花了7~8年。就平均1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山西、内蒙古、广西仍处于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黑龙江、宁夏、贵州、海南、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在2010年到2019年之间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除了黑龙江始终比较稳定地维持在0.6~0.7的发展水平以外,其余地区的增幅均较大,其中以贵州、新疆、西藏的增速最快、增幅最大,但西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全国线和其余30个地区,需要全面施测,综合提升其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