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取向

六、坚定以共享发展为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平正义,必须在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强不强,最终将变现为有多少发展成果被人民共享。坚持共享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共享、教育共享、医疗共享、资源共享、科技发展共享等方面共同发力,实现公平的共享。

首先,要在共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民生事业是亿万群众自己的事情,共享发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参与、人人出力。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世界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教训中,我们也可以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如欧洲一些国家,政府提供了一整套社会保障措施,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号称完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结果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民众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活力、创造力大大减弱,高福利拖垮了经济,引发债务危机。因此,我们党一直强调社会建设要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党提出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思路,就是强调改善民生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协力推进民生工作。

其次,共享要不断改善民生。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一项项民生举措不断出台,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因此,今后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健全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最后,实现共享要努力解决教育与就业等紧迫现实问题。收入乃民生之源、就业乃民生之本、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就业和收入是决定民生的发展链上的三个重要环节,教育和就业对收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我们要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就业问题上,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需求”,又推行终身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化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强化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搭好创业平台,强化资金扶持,彻底打破就业、创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