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及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三、全国及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8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每个省份有其优势也必然会存在劣势,了解各子体系的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知道每个省份的不足,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也才能提高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

(一)全国及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子体系得分

1.创新体系得分及排名

创新体系得分及排名如表4-8所示。

表4-8 创新体系得分及排名

创新体系主要是从创新发展动力、创新发展水平和创新人才的培育三个方面综合衡量全国及各省份的创新体系发展水平。从得分上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江苏,排在最后的五位分别是云南、内蒙古、新疆、贵州和西藏。得分的高低程度直接反映各省份创新动力的强弱、创新水平的高低和创新人才培育力度的大小。北京的创新体系得分最高,由此反映其创新水平和能力在全国及各省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而西藏的创新体系得分仅有0.005,表明其科研经费及人才的投入均比较低。

2.市场体系得分及排名

市场体系得分及排名如表4-9所示。

表4-9 市场体系得分及排名

  市场体系主要用来反映政商和谐程度、市场竞争是否充分以及市场环境是否良好等情况。市场体系得分越高,相应的就变现为政商和谐度较高(也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得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以及市场环境良好。从市场体系得分上看,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的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而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的市场发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适当减少政府及公职人员对市场的干预和寻租行为,完善市场准入等制度,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市场体系的差异度主要体现在组间(省份之间)和组内(市场体系指标之间),因此,在提高市场体系发展水平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市场本身,也要注重从外面吸收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来激发市场活力。

3.经济体制得分及排名

经济体制得分及排名如表4-10所示。

表4-10 经济体制得分及排名

续表

经济体制主要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宏观调控上反映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情况,经济体制得分的高低很好地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经济贡献率的高低,社会主义一大特征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资本主义所无法完成的,而政府是否有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强弱,也表现了一国经济体制的有效性。在经济体制得分中,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和浙江得分较高,而贵州、宁夏、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得分较低。

4.产业体系得分及排名

产业体系得分及排名如表4-11所示。

表4-11 产业体系得分及排名

续表

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后盾,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就难有高水平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主要通过产业协调、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四个维度对全国及各省份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衡量。由表4-11可知,上海、北京、重庆的产业体系得分较高,而贵州、宁夏、西藏的产业体系得分较低,得分较高的省份,其产业更具协调性且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强。例如,北京2019年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值为0.0012,产品质量优等品率为67.4%;而贵州相应的数值为0.6772和53%。产业体系现代化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石,提高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要从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培育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5.绿色发展体系得分及排名

绿色发展体系得分及排名如表4-12所示。

表4-12 绿色发展体系得分及排名

续表

本研究主要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环境治理能力改善三个维度衡量绿色发展体系的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绿色发展体系得分中,福建、北京、江西、浙江、上海得分较高,说明其既很好地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线又守住了保护生态的红线,充分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与治理融合起来,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而宁夏、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的绿色发展体系得分较低,说明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边际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6.共享发展体系的得分与排名

共享发展体系的得分与排名如表4-13所示。

表4-13 共享发展体系的得分与排名

共享发展体系体现经济的发展是否很好地惠及了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变现,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的衡量标准;它要求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共资源由人民共享、科技发展由人民共享、医疗卫生惠及人民、教育由人民共享等等。因此,得分越高,表明人民共享发展的水平越高、程度越深,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吉林在共享发展体系中位列前五名,表明其现代化经济的共享程度较高;而河南、甘肃、云南、贵州、西藏排名末五位,现代化经济的共享程度较低,还需要在共享体系上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力求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从共享体系的得分和排名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位于第一梯队的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的省份;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位于第二和第三梯队。由此说明,在共享发展体系上,区域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7.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排名与得分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排名与得分如表4-14所示。

表4-14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排名与得分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从全民差异、区域差异及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衡量社会融合、区域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得分越高表明区域协调发展越好。从表4-14中我们不难看出,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国线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得分排名在第15位,说明还有17个省份的区域不协调发展高于全国水平,再一次验证了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水平,要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上下足功夫。

8.全面开放体系水平与得分

全面开放体系水平与得分如表4-15所示。

表4-15 对外开放体系水平与得分

续表

中国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关乎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世界经济虽然存在局部动荡,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本研究的对外开放体系主要从对外开放总体水平、对外吸引力、引进来走出去三个维度衡量各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表4-15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广东的对外开放程度排在全国前三位,而甘肃、贵州、青海的对外开放程度排在末三位,这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开放程度高低依次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内陆边境地区>纯内陆地区,甘肃、贵州和青海位于开放程度最低的纯内陆地区。要提高各省份,尤其是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而提高其对外开放体系水平,需要大力加强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的经济机制建设。

(二)全国及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不妨结合八大经济区域来看看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东部沿海经济区域来看,上海、浙江和江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均处于高发展水平,在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经济体制、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上均有较高的得分和排名。上海的各项现代化经济体系得分都较高,综合发展水平最高;而浙江和江苏则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江苏的共享发展仅排名第16位,需要在追求经济增长和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要注重将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北部沿海经济区来说,北京和天津的各体系发展得都比较完善,天津的绿色发展体系相较于其他体系的得分较低,还需要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上有更大的投入;而河北明显成为北部沿海经济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短板,各项体系得分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力量以便能够有效带动河北乃至整个经济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南部沿海经济区域的优势和不足与北部沿海经济区的情形较为类似,福建和广东都处于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而只有海南处于低水平,经济区域内部的差距比较大。广东的各体系得分基本上稳居全国前八位,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需要格外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及全体居民之间的差距。福建的绿色发展体系得分最高,排名第一,优势明显,说明福建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做得最好,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很好地融合了起来;而未来,需要在经济体制上有更大力度的改革。海南在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上具有优势,同时也要将产业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劣势借助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动力。在长江中游经济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各子体系的得分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和位置,都有上升的空间,尤其要注重创新引领,增加科研投入,否则难以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弯道超越”。在黄河中游经济区中,河南、陕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而山西、内蒙古属于低水平;陕西的创新体系具有优势,河南在市场体系上的得分较其他体系高,而山西和内蒙古的各体系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共有的问题是产业体系不发达,转型比较慢,对农业和工业的依赖性比较强,创新发展能力也有待提高。打破技术创新的壁垒和传统产业的固有黏性是提高这四个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东北经济区中,辽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水平高于黑龙江和吉林,在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上具有发展优势;吉林在产业体系上的得分高于辽宁和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在共享发展上的得分和排名靠前;三个省份在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上均有不错的表现,但三个区域的产业能耗较高,黑龙江和吉林的创新动力不足;从第三产业和金融业的增长来看,整体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仍然较慢;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在西南经济区中,只有重庆和四川的现代化体系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重庆的各体系得分相较于其余各省份来说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尤其在创新体系上。云南、贵州和广西在创新体系、共享发展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上发展劣势明显,其年平均万人新增专利数均低于0.6个,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也比较低。对西北经济区来说,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都处于低发展水平,在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经济体制、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共享发展体系、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上的发展都比较薄弱,西藏在创新体系、产业体系等5个子体系上更是排名最末位。总的来说,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需要一个长足的规划、综合的发展,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协调发展为基调、绿色发展为底色、对外开放为活力、共享发展为本质,重点突出区域特色,走一条别具一格却又真实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