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子体系发展水平各有优劣势

三、全国各省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子体系发展水平各有优劣势

从全国及各省份现代化经济体系子体系得分情况上看,各省份在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经济体制和产业体系等八个方面各有优劣势。

创新体系得分的高低程度直接反映各省份创新动力的强弱、创新水平的高低和创新人才培育力度的大小。从得分上来看,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江苏,北京的创新体系得分最高,由此反映其创新水平和能力在全国及各省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排在最后五位的分别是云南、内蒙古、新疆、贵州和西藏,而西藏的创新体系得分仅有0.005,表明其科研经费及人才的投入均比较低。

市场体系得分的高低主要反映政商和谐程度、市场竞争是否充分以及市场环境是否良好,市场体系得分较高,相应就变现为政商和谐度较高(也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得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以及市场环境良好。从市场体系得分上看,浙江、江苏、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的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而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的市场发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体系的差异度主要体现在组间(省份之间)和组内(市场体系指标之间)。

经济体制得分的高低很好地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经济体制得分中,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和浙江得分较高,而贵州、宁夏、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得分较低。

产业体系得分是通过产业协调、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四个维度对全国及各省份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的综合衡量。上海、北京、重庆的产业体系得分较高,而贵州、宁夏、西藏的产业体系得分较低,得分较高的省份产业更具协调性且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强。

绿色发展体系得分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环境治理能力三个维度上。在绿色发展体系得分中,福建、北京、江西、浙江、上海得分较高,说明其既很好地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线又守住了保护生态的红线,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与治理充分融合起来,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而宁夏、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的绿色发展体系得分较低,说明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边际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共享发展体系得分越高,表明人民共享发展的水平越高、程度越高,就越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吉林在共享发展体系中位列前五名,表明其现代化经济的共享程度较高;而河南、甘肃、云南、贵州、西藏排名末五位,现代化经济的共享程度较低,还需要在共享体系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力求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从共享体系的得分和排名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位于第一梯队的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省份,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位于第二和第三梯队,由此说明,在共享发展体系上,区域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从全民差异、区域差异及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衡量了社会融合、区域融合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天津、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国线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得分排名在第15位,说明有17个省份的区域不协调发展高于全国水平,再一次验证了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面开放体系主要从对外开放总体水平、对外吸引力、引进来走出去三个维度衡量各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上海、北京、广东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甘肃、贵州、青海的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这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基本吻合,对外开放程度高低依次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内陆沿边地带>纯内陆地区,甘肃、贵州和青海正是位于开放程度最低的纯内陆地区。要提高各省份,尤其是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而提高其对外开放体系水平,需要大力加强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的经济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