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1927年11月,粤、桂军阀为争夺地盘爆发战争,广州市内兵力空虚。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在广州举行联合武装起义。12月11日,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以及市郊部分农民武装举行联合起义。经过几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广州的绝大部分地区,随即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苏维埃政府遭到了粤军的猛烈反扑。12日,粤军陆续返回广州。13日,起义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也在起义中牺牲,年仅29岁。

广州起义发生时,来自西南边陲的马克昌在昆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来自东南沿海的倪朝龙在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学习,两人相距数千公里,关山阻隔。马克昌和倪朝龙应该不会想到,3年后,就是这场中共在广州发动的最后一场城市暴动,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马克昌和倪朝龙,两人都是1906年出生,都出生于富商之家,都在接受了民国新式教育后,成为了有理想、有行动力的民国新人;他们都在校园中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因为不同的机缘来到上海江湾,是中国共产党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一起为党工作,并成为上下级。他们一起为筹备上海的广州暴动三周年纪念活动奔走,并因此被捕;都在1931年牺牲,最终都长眠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牺牲时都年仅25周岁。

斯人已逝,沧海桑田。只有当我们不断贴近那个沉闷的黑暗年代时,才会发现,是烈士们燃烧生命聚成的万丈光芒,穿透无边暗夜的裂隙,为我们照亮来时的路。是以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