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北伐

随军北伐

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时,出于对各方力量对比和军阀各派系内部矛盾的考量,采取了集中兵力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为了防止敌人从侧背攻击,国民革命军分别派出两支部队警戒江西、福建之敌。福建方面,由何应钦率领的第一军一部驻守闽粤边。1926年10月8日,福建军阀周荫人率先挑起战火,何应钦率部有序迎战。国民革命军先声夺人,取得松口、永定战斗胜利。10月16日,何应钦就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11月8日,北伐东路军占领漳州。随后根据蒋介石“克复漳州后,应速向福州前进,肃清全闽”的电示,东路军连下同安、长泰、惠安、仙游、莆田、永泰,前锋于11月底直达福州周围。倪朝龙就是在北伐东路军节节胜利不断壮大的声威下来到福州城下的国民革命军中的,同行的还有同乡魏云波。

倪朝龙所在的政治宣传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在北伐东路军中,要组织讲演、散发学习文件,告诫参军士兵们“应该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乱人民!如果扰乱人民,人民也就同样来打倒我们了”(11) ,同时还组织化装表演活动,激励全体官兵,英勇作战,冲锋陷阵,为国尽忠。到了福州城下,倪朝龙和战友们还要在政治部的组织下向群众散发政治部传单,宣传北伐的意义和国民革命军的纪律、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解释国民革命军是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来,为增加人民的幸福而来,愿与大家勠力同心,共促革命成功。军校还向沿途的群众申明:“不强拉夫役,照价购物,不用军用票,为人民逮捕盗贼,剿杀匪徒,并望群众监督。”(12) 正因为政治宣传工作开展得好,北伐东路军将士在战场上能奋勇杀敌,又爱护群众,群众也热切拥护国民革命军的到来,支援革命战争。

行进中的北伐军

在零星的战斗中,倪朝龙等政治宣传员有时会充当临时工兵、卫生兵,发放攻城梯征发券、搬运攻城设备、转运伤员等等。为了更好地宣传报道每一次战斗,宣传员们总是和战士一起行动,冒着枪林弹雨,记录北伐中的战斗故事,为战士们加油鼓劲,也有宣传员在战斗中不幸受伤或罹难。因此,在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宣传员,远非拿起纸笔、动动嘴那么简单。倪朝龙和战友们虽然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但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了硝烟四起的战斗中,是名副其实的“北伐斗士”。

在福州城下,倪朝龙和战友们的政治宣传工作还起到了政治攻心作用。福州城防司令李生春迫于大势已去,且素与周荫人不和,通过关押在陆军监狱中的革命人士与北伐东路军谈归顺条件。何应钦派人赴福州与李生春接触,谈判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条件。12月2日,李生春与省长萨镇冰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所部听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2月18日,何应钦率第三师、第十四师进驻福州,倪朝龙随军回到了阔别近半年的省城。

就在国民革命军进入福州城时,在闽北与周荫人部激战的国民革命军有捷报传来:周荫人部战败,向浙江境内逃窜。至此,国民革命军克复福建全省,结束了北洋军阀在福建长达13年的残暴统治。倪朝龙等随军政治宣传员仍留在省城福州,继续宣传国民革命军“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事迹,令“国民革命”一词深入人心。

战事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要理顺行政机构,肃清封建军阀在基层的统治,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千头万绪,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国民革命军来做。1927年1月3日,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何应钦筹建的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全省的最高权力机关)在福州成立。随后,何应钦又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改编福建军阀所部的军队。全省政治、军事工作安排好后,何应钦于1月29日率北伐东路军离开福建转战浙江。同时,为了加强对福建全境的控制,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成立后,立即从北伐东路军中抽调大批骨干,分赴福建全省各地筹建国民党各市、县、区党部。倪朝龙是国民党员,同时受过政治训练担任政治宣传员,是筹建基层党部的绝佳人选。受北伐东路军政治部的指派,倪朝龙与魏云波一起离开国民革命军,奉命回福清筹建国民党东张区党部。

倪朝龙在黄埔军校学习、随军北伐担任政治宣传员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半年,但却是他一生中成长最快的时期之一。通过政治学习,倪朝龙更深刻地理解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在中国发动国民革命的目的、方式及意义。通过学习与革命运动有关的社会科学理论,明白了革命运动起于工农,革命的胜利也需要工农群众的努力才能保障。在共产党员教官的影响下,接触了一些共产主义理论。通过随军北伐,倪朝龙在政治宣传中运用了所学知识,更加自信和勇敢,体魄也更加强健。如果说国民革命军是一座“移动的大学”,它淬炼战士的品格和意志,那么倪朝龙已经从这样一所大学毕业了。

(1)  魏则庄:《忆倪朝龙烈士》,中共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福州市民政局编:《福州英烈》第4辑,第29页,1987。

(2)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福建革命史》,第17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3)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第3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4)  据福建福清党史工作办公室提供的《倪朝龙传》资料:经倪若平(倪朝龙的堂侄女)的母亲许亚妹(即倪朝龙的堂嫂,2012年5月病逝)回忆,倪朝龙曾于1926年2月加入中国国民党。据《福建革命史》第162—163页所载: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在福州、厦门等福建多地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因此,倪朝龙在此期间加入国民党有可能的,这也是报考黄埔军校的有利条件。

(5)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第3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6)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第3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7)  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第289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唐筠孟,别号俊民,福建福清县西关外南泽村人。

(8)  方义洁、张栋梁:《北伐前黄埔军校述评》,《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

(9)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第19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10)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第20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11)  方义洁、张栋梁:《北伐前黄埔军校述评》,《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

(12)  方义洁、张栋梁:《北伐前黄埔军校述评》,《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