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青年读书会

加入青年读书会

在省立一师学习期间,马克昌比较偏重文科的学习。马克昌除了喜爱读文学作品外,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社会科学书籍他也多有涉猎。但在当时的昆明兵灾不断、高压和愚民政策之下,文学、社科类作品并不易得。当时在昆明校外的社团组织只要不涉政治,是允许自由组合的,不用事前登记与批准,一切活动也不受约束与监视。1925年,“青年读书会”这个社团应运而生。

“青年读书会”设在昆明西城文林街先生坡11号,这里是成德中学毕业生杜达的家。读书会成员有讲武堂学员那维新,成德中学毕业生杜达、张淑良,省立女子中学学生杜光昭等一批青年学生和文化界人士。青年读书会的成员或多或少都与马克昌毕业的成德中学有关系。那维新,云南武定县人,彝族,成德中学毕业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骑兵科,他为人干练,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杜光昭是杜达的妹妹,云南省立一中毕业。张淑良是那维新和杜达的同学,他考进成德中学时年纪比较大,大家都称他“张老哥”,张淑良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哲学方面知识更为丰富。因为张淑良是大家的“老哥”,品德极高,所以大家诸事都以他马首是瞻,家庭纠纷、夫妻关系都找“老哥”调解,他也愿意为大家分忧解愁。马克昌就是由张淑良这位热心的“张老哥”介绍加入读书会的。

1925年前后,“青年读书会”由那维新、杜达、杜光昭、张淑良等发起,后有张英华、赵淑筠、吴德先、马子华、雷同、艾思奇等陆续参加,发展到后来,人数约有30余人。

杜达的父亲曾任云南富民县的县长,后闲居昆明。他的家里非常宽敞。右厢房有一间约40平方米的房子,这里集中了读书会成员家中的新旧书籍约几千册,由杜光昭集中登记、编目、上架,供会员阅读,但不能随便取出外流。

成员马子华(3) 回忆当时青年读书会的活动情况:

在屋子的正中,用几张方桌拼成一张大条桌,上面铺了白桌布,供大家开会和阅读书报之用。四壁悬有世界伟人和文学家的画像,以及书画屏联。

按照规定,每周轮流一人作“读书心得的报告”,报告完了以后,加以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都认真地做了发言提纲和会议记录,学习精神是很热烈的,学术空气是浓厚的。

我当时参加读书会后,丰富自己的知识,启发了自己的思想,获益匪浅,大家都有进步的革命思想。至少彼此都具有爱国家、爱人民、反对封建落后、反对无所作为的想法。鼓励大家要有新思想,要求进取上进。还反对邪恶,要大家品行端正等等。青年读书会简直成了一个学校的性质。(4)

青年读书会成立之初曾明确规定:“共同砥砺,鼓励读书,研讨学术,从事文学艺术工作,为国家与社会有所作为与贡献。”表面上看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但随着与中共地下党团组织有关系的进步学生艾思奇、雷同、聂耳等陆续加入青年读书会,读书会改变了性质,从一个普通的读书、学习的文化社团变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组织。

学生时代的艾思奇

1926年1月,李国柱领导的云南青年努力会创设云南书报合作社(5) ,李国柱任经理。合作社主要业务是向上海、香港等地订购、代销《向导》《中国青年》《政治生活》《政治周报》《劳动周报》《中国妇女》《共产党宣言》以及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河上肇的《社会进化史》等书刊,供云南青年努力会会员及社会青年阅读。有了云南书报合作社,青年读书会的社员们有了进步书刊的资源,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研究、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省立一师读书的前两年,马克昌一有空就从学校出发,穿过翠湖公园,走上半小时,就到了位于文林街先生坡的这间“读书室”里,在这里,他广泛而深入地阅读和思考。据马子华回忆,在青年读书会上,马克昌经常穿一身白色的师范校服,他有一双凌厉敏锐的眼睛,炯炯视人,平时沉静严肃,很少见到他说笑,他总是坐在灯光下,阅览各种报纸,其中最喜欢看的是《向导》。在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报告会上,马克昌很少参与成员间的辩论,也很少发言,但他总是很认真地聆听同仁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彩发言和辩论。

正是在这间读书室里,马克昌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关注到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现状。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马克昌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那个可以使中国摆脱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的理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则是实现自己“大家一样有饭吃,有衣穿,一起过好日子”社会理想的必由之路。有了成熟而坚定的救国理念,在青年读书会里,马克昌与那些有进步倾向的同学走得更近了,需要参加“群众大会”、游行示威时,马克昌总是与读书会的同仁们一起,冲在最前列。

那时的国家多灾多难、社会腐败,各中等以上的学校师生,遇到五卅惨案、济南惨案纪念日都要举行群众大会,游行示威。……在参加群众集会(在昆明南校场或北校场)之时,青年读书会自己有一面会旗,长方形,白底蓝字,大家轮流扛抬,会旗迎风飘展,颇有威势。会员们都随旗前进,高喊口号,冲过军警岗哨参加游行,没有一人畏缩不前。(6)

青年读书会在成立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被昆明的青年知识分子所关注,成了一个当时很有名的社团。由于其进步倾向和出色表现,开始接受“云南省学生联合会(中共地下党团所建立的公开组织)”的领导。自此,马克昌与中共地下党团组织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在云南省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马克昌与其他进步青年一起,参加各种群众游行示威和慈善救济活动。马克昌在读书会里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聂耳、艾思奇、雷同等,他们一起在大革命的风潮中并肩战斗,共同进步。

在青年读书会的短短两年时间,马克昌的人生发生了剧变,他开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了解中国共产党,主动参加党领导的一些群众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走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