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风潮中坚定选择
马克昌进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正值第一次滇桂大战,唐继尧落败班师回昆之际。滇军在这次军阀混战中损失惨重,导致唐继尧不得不向长期盘踞在云南的英法帝国主义屈膝求援。1926年初,唐继尧企图将云南法政学校、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及高审厅的地皮卖给法国人以进行利益交换。
涉及自己所在的学校切身利益,马克昌和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起而反对,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也十分愤慨。云南省学生联合会立即发出号召,在青年努力会的带领下,云南各进步青年团体立即行动起来。为了争取全体大中小学师生的支持,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组织一次文艺演出,邀请全体大中学生参加。马克昌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参与到这场晚会的筹备工作中去。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晚会得以如期进行。这场晚会中,学生们精心排演了精彩的节目,如聂耳就在这次晚会中主演了剧目《断鸿灵雁记》。正当晚会进行到精彩之处,由学生上台宣布唐继尧将拍卖校址的消息,请求各校给予支援。这场晚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各校学生都对唐继尧的卖国行为异常愤慨。
此后,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发动各校学生,向唐继尧政府抗议。马克昌也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流一起到了省政府门口,被军警拦下。随后,唐继尧在省政府接待了游行示威的学生代表。学生代表单刀直入问唐继尧,政府拍卖校址是否确有此事?五卅惨案血迹未干,云南政府却要将中国土地卖给法国人,学生们坚决不答应。唐继尧对此支支吾吾,说虽然有此动议却尚未经省政府核议,希望学生勿信谣言。学生代表反问,既然有此动议,怎能说是谣言?假若出卖校址,学生们将坚决罢课、斗争到底。这番对话令唐继尧十分狼狈。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之后,马克昌和同学们又在青年努力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宣传活动。最终省议会没有通过此项动议,这场“护校运动”以爱国学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马克昌和青年读书会的同仁们一起,在这场运动中锻炼了斗争胆量,树立了斗争自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军舰侵入大沽口,掩护奉军进攻天津,炮轰国民军,被国民军击退。16日,日本联合美、英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向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出大沽口国防工事等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5000人在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执政府的卖国罪行。把持北京政府的军阀段祺瑞不顾民意,下令军警镇压游行学生群众,死伤学生群众数十人,云南旅京学生、共产党员范仕荣、姚宗贤在这次示威游行中壮烈牺牲,张炽、徐景湖等负伤。
在“三一八惨案”中负伤的张炽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进步青年的强烈愤慨。4月8号,“新滇社”发表了王复生执笔的《新滇社为三·一八宣言》,提出“深切哀悼死难烈士,愤怒声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罪行,惩办段祺瑞、为死难烈士举行国葬等严正主张”(7) 。云南青年努力会立即编印了《北京惨案经过情况》的小册子,广为散发,向云南人民揭露封建军阀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罪行。在这次惨案中负伤的张炽,毕业于成德中学,是马克昌的校友。因此,消息传来,马克昌更多了一层痛心。
4月18日,在云南省学生联合会的召集下,各学生和社会团体聚集起来,举行市民集会,隆重追悼死难烈士。马克昌与青年读书会的同仁们一起,举起他们白底蓝字的会旗,走在浩浩荡荡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在追悼会现场,除了各中小学的校旗以外,还有各“同业公会”的旗帜,涵盖了士、农、工、商四阶层,声势浩大。云南各界群众敬献了许多挽幛挽联,这其中给马克昌印象较深的就是云南青年努力会李国柱书写的挽联:“书生为国捐躯,本无死理;强盗甘心媚外,不令生还”,字字泣血,充分表达了各界群众的强烈愤慨,也令马克昌这位“书生”心有戚戚。在马克昌心中,李国柱这位在省立一中做图书管理员的中共党员文采飞扬,身先士卒,堪为云南青年的表率。通过观察这次集会中各界群众的表现,马克昌与许多同学一样,更加坚信“中国的光明前途、云南的光明前途乃在民众政治觉悟的运动中”,而启发民众的政治觉悟,非中国共产党莫属。通过组织群众活动,云南的共产党组织关注到了马克昌和青年读书会中其他要求进步的年轻人。
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浪潮之下,新旧军阀的混战日趋频繁。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唐继尧一方面与吴佩孚相勾结,另一方面又宣布“讨赤”,组织“民治党”,提倡“国家主义”。唐继尧此举引起各方势力不满,1927年2月6日,昆明镇守使龙云、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大理镇守使李选廷等四镇守使实行兵谏,推翻了唐继尧对云南14年的统治,唐继尧被迫交出政权,史称“二六政变”。
唐继尧下台后,云南组成省务委员会执掌一省大权,但实权却在龙云、胡若愚手中。龙云与胡若愚为争夺领导权,矛盾日趋尖锐,酿成了云南省内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三军的混战。1927年6月14日,胡若愚派兵突袭龙云在昆明的住宅,软禁了龙云。龙云虽被囚,但实力未遭明显损失。就在同一天,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龙云为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第三十九军军长、张汝骥为独立师师长。
龙云虽然被软禁,但部下卢汉仍有相当实力,他从滇西向昆明进逼,胡若愚不得不退出昆明,释放了龙云。8月13日,龙云在昆明就任云南省务委员会代理主席、三十八军军长,开始了对云南长达18年的统治。新军阀龙云主政云南,并未带来新的政治空气。
龙云虽然已经争得主政权,但并未获得其他3位镇守使的认可。蒋介石很了解龙云的情况,特派国民党元老、云南人李宗黄前来拉拢龙云。此时,龙云举棋不定,他和蒋介石之间的条件尚未谈好。
当时的云南群众革命热情高涨,11月3日,在中共领导的云南省学联的发起下,在昆明市南校场举行群众大集会,目的是“驱逐蒋介石派来的李宗黄,好让龙云下定走革命大道的决心”(8) 。集会于正午12时开始,参加的单位除法政学校,师范学校,各中、小学校外,还有云南省市教育会、昆明市商会、昆明县农会、报业工会、律师工会等各界团体。在大会召开的同时,成德中学的学生、共青团员梁元斌也带着宣传队在昆明市武成路武庙门前宣传革命、呼喊革命口号,要群众不要做军阀的工具,要争取人民的自由。这时,李宗黄的心腹、一个穿蓝布长衫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向梁元斌开枪,打中梁元斌手腕后又尾追他到巷底,连开数枪,梁元斌最终倒在血泊之中,壮烈牺牲。
梁元斌牺牲的消息传至正在集会的群众耳中,立即引起了极大愤慨。群众得知主犯李宗黄正躲在正丰大餐馆楼上,立即将餐馆围得水泄不通,大呼口号:“把杀人的凶手抓出来!”“打倒蒋介石!”“打倒李宗黄!”“为烈士梁元斌报仇!”直至黄昏时分,警备司令部受龙云派遣来解散游行队伍。
第二天,群众自发在梁元斌牺牲的地方集合,游行示威,为他召开追悼会。在如何对待梁元斌牺牲的问题上,龙云举棋不定,持观望态度,敷衍应付。他既不干涉革命群众为梁元斌召开追悼会,也不愿意得罪国民党,第二天就将李宗黄送出了昆明。
马克昌作为青年读书会成员也参加了这次集会。昆明11月的空气中还带着一丝暖意,但马克昌置身其中,除了呼喊口号带来的热血沸腾之外也感到了彻骨的寒冷。牺牲的梁元斌是马克昌的学弟,刚满16岁,此前曾担任云南省学生联合会的通讯员,马克昌还与他有过几面之缘。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被国民党反动派李宗黄残忍杀害,主政者却听之任之,妄图息事宁人,令马克昌非常失望。
到了1928年,蒋介石给了龙云一笔经费和一些枪支弹药,准龙云成立新兵20个团,支持龙云与胡若愚、张汝骥的混战。为表忠心,龙云在云南成立“清共委员会”,在省内大肆镇压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屠杀共产党人。
在那样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由于成员各自的信仰和道路不同,青年读书会在无形中解散了,同仁们也都在之后的岁月中飘零星散。龙云在云南发动军阀混战、镇压革命活动的行径令马克昌这样的革命青年更加明白:寄希望于军阀转向革命已不可能,新旧军阀如一丘之貉,继续革命势在必行。经过多次革命活动的锻炼,马克昌逐渐变得信仰坚定、行动果决。在昆明街头到处在“清党”的时候,马克昌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济难会”,同在济难会的还有刘希禹、李国柱、聂耳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