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中求学
1909年,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的林长民、刘崇佑、何琇先等人有感于社会上普遍缺乏政法学识,推行新政有诸多隔阂,在福州倡议成立了“政学会”,开设法政讲习班,一时间参加听讲人数众多。有识之士感叹国民教育程度之低劣,觉得有必要在官立福建法政学堂之外再创办一个法政学校,以培养更多的法政人才。
1911年3月19日,在刘崇佑、林长民等人的倡导下,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创办。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学校“维持员会(相当于以后的私立学校校董会)”共有成员60多人,大多是咨议局议员,公推刘崇佑为“代表人(相当于校董会董事长)”。
福建私立法政学堂大门
民国成立后,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改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董事长刘崇佑,校长林长民,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福建省第一所私立大专学校。“想当官,学法政”,民国初建,需要大批各级官员。“法政专门学校属大学专科程度,是培养各级政府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学校,所以多数高中毕业生都报考法政,千军万马都挤上这座当官的独木桥。”(9) 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第一次报考人数达一千数百人之多,籍贯遍及本省各府州县,情况气氛之热烈,为各校前此所未有”(10) 。与此同时,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其校训为“忠勇诚朴”。私立法政学校首届招生360人,附属中学招生100人(11) 。可以说,1921年时倪朝龙考入的是全省最炙手可热的中学之一。
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校址位于福州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三坊七巷”,在福州乌石山麓的道山路白水井,以刘崇佑所捐献的刘氏颐园及愿学堂为主体,同时租借毗邻的文昌宫、周子祠、李氏家庙、王氏宗祠及林氏宗祠修葺而成。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中也在附近的八旗会馆中开办(12) 。
倪朝龙在中学阶段学习的课程不外乎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科目,是高小课程的提升。但由于其所就读的中学背靠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中的学生们在法制经济课上所学内容尤为扎实精深。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预科开设法学通论、经济原论、心理学、伦理学、国文、外国语等课程,本科开设法律、政治、经济、政经等专业。因此,倪朝龙在中学阶段就对宪法、政治学、财政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所涉猎。在私立政法专门学校附中学习的4年,对倪朝龙以后的职业道路选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校长及大部分教师都是留日的法学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思想比较开放,所以办学效果极佳。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政法专门学校办学成绩展览评比,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学生成绩名列全国私立法专第二,行政成绩名列第一,受到教育部嘉奖。
1925年夏天,倪朝龙作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癸组毕业生顺利毕业。毕业后,倪朝龙并没有急于升学。此时,倪朝龙的朋友魏则庄在县立第五小学(即东张小学)任校长,倪朝龙于是回到东张小学做了一名小学教员,一边思考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
倪朝龙这样的选择源自在私立法专附中读书的4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思。1920年统治福建的李厚基卷土重来后,根基并不稳固。此后,福建政局不断变化,统治者像走马灯一样更换。1924年9月,江浙军阀战争爆发,此后周荫人作为孙传芳的部属,在名义上统治福建。军阀混战令福建民众苦不堪言,帝国主义的侵略更是步步紧逼。特别是在他毕业的这一年4月,在福州发生的军警镇压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四七惨案”,令他更加认识到,修读法律进入官场并不能改善社会面貌,整个国家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统治下已然病入膏肓,医治沉疴,必用强力。
(1) 魏则庄:《忆倪朝龙烈士》,中共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福州市民政局编:《福州英烈》第4辑,第29页,1987。
(2)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第458—46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 据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国民学校令》第二十六条规定,学龄儿童之父母或其监护人,应令儿童就学于区立国民学校或代用国民学校;但经区董之认可,得令其在家庭或他处肄习国民学校之教科,这一规定使得从私塾进入正规小学教育阶段续读成为可能。
(4) 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第14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第48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6) 宋克宁主编:《福清革命史》,第13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7)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福建革命史》,第9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革命史》编写组:《福建革命史》,第9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9) 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第333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10) 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编:《开风气之先 谋天下永福 “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第44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
(11) 刘广定:《理性之光:民国著名律师刘崇佑》,第3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12) 黄启权主编:《三坊七巷志》,第127页,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