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终属党
1933年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在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这三个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 。此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已进入川陕边,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以“剿共”为名派遣部队尾随红军进入陕西,其中胡宗南部到达陕南地区便停滞不前,同时,蒋介石电令杨虎城和四川刘湘、田颂尧等部合围红四方面军。这对第十七路军是致命威胁。
关键时刻,杜斌丞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的主张,杨虎城表示赞同。后经多方联络和共同努力,1933年6月下旬,十七路军与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的协定:第一,双方互不侵犯;第二,配合打胡宗南;第三,设立交通线,给红军提供一定的物资,从而挫败了蒋介石企图让十七路军和红军互相拼杀、两败俱伤的阴谋。
杜斌丞作为“大西北主义”的倡议者和推行者,一直在寻求时机继续推进这一政治主张,但因为蒋介石的极力阻挠和破坏,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实现。这也成了杜斌丞一生的遗憾。
面对日本不断的侵略和蒋介石政权的无能、卖国,满怀报国之志的高波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因而倍觉苦闷。此时,唯一能抒发他胸中愤懑之情的就是他深爱的秦腔。空闲时,他常常去剧院看戏,尤其喜欢看三意社改编的秦腔传统名剧《卧薪尝胆》《苏武牧羊》等,只要有这几部戏,他是场场不落的。在《苏武牧羊》剧中,匈奴单于派李陵劝降,苏武则以“纵然一死也畅快”作答,每每听到此处,高波都为苏武持节不屈的高风亮节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击节叫好、感动不已。高波平时最爱哼唱的也是这一句。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波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报国之心,他想直接投身抗日的战场,为国冲锋陷阵。可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直接上战场是不现实的。恰在此时,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第四期开始招生。他遂决定报考,希望通过步兵训练班的学习掌握一些必备的军事技能,以便日后投身抗日战场。
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是由杨虎城创办的。1930年入陕后,杨虎城在军事上励精图治,力主以新的革命精神改造旧部队。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蒋介石不抵抗的投降政策,积极要求抗日的浪潮高涨,杨虎城从部队的前途和抗日的需要出发,于1932年初设立了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对中下级军官进行军事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高军队素质。他曾为步训班的《步训周刊》题词:“为使本军永远追随时代的车轮,使光荣的历史更发扬光大。”(2) 这充分表达了他培训干部的初衷。步兵训练班开设后,他亲自兼任班主任。1934年高波准备报考时,军官队的第三期即将毕业。此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同时根据步训班军官队在训练过程中的经验,杨虎城在筹办第四期时,考虑到军官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适应未来军事技术日益发展的需要,遂决定在西安地区及外县招考百余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编为一个学生队,通过训练使之成为军队中的坚强干部。
高波的想法得到了杜斌丞的赞许和支持。他也如愿考入了步兵训练班学生队。1934年5月起,高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驻读训练生活。这时,高波的好友常黎夫经党组织批准也考入步兵训练班学生队。他们二人再一次成了一起学习受训的同学。
杨虎城思想开明,他不仅容许步训班每一期都有一些进步青年和地下党人参加受训,还重用思想进步的青年担任队长或教官。步训班第四期的学生队队长宋文梅就是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生,同时也是中共党员。第四期步训班的军事课为德国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基本战术、应用战术等四大教程,政治课为三民主义理论、国内外时事、战争与和平问题、民主与军纪等。除了由军事、政治教官进行教育课程的讲授外,杨虎城本人也常抽出时间给高波这一期学员训话。1935年,杨虎城在新城广场检阅学员时,要求学员不但要学好军事技术,更要树立保国卫民是军人天职的思想。他还告诫学员,不管部队驻在什么地方,都要协助人民、搞好军民关系,
杨虎城
以获得人民的支持。杨将军的这番话给高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种宽松的政治氛围中,学员们都怀抱着抗日救国的热忱,孜孜不倦地学习,以求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学生队共有80多名学员,大约有半数加入了共青团、共产党或参加过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高波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进步,主动与共产党员接近并受他们影响,积极参加了反对反动队长的斗争和“互济会”(3) 的一些活动。他还常常毫不掩饰地对同学们说:“我是无产阶级,一定跟共产党走。”(4) 可以看出,此时高波内心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共产党一边。
1935年8月,高波以优异的成绩从步训班毕业,成为十七路军的一名排长。他始终牢记杨虎城在新城广场所说的那番话,在潜移默化之中将其灌输给手下的士兵。他带兵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方面抓士兵的军事素质,提高战斗力;一方面抓士兵的思想建设,提振士气。没过多久,高波所在的排就成了连队的标兵。
随着日军侵略中国的进一步加剧,时局变得日益紧张。抗日形势的发展促使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得更近了。由于共产党在西北军中有较大的影响,高波和共产党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接触更加频繁、深入。他原本就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很是不满,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极为反感,如今在共产党人的长期影响和带动下,他已不再满足于做一名像恩师杜斌丞那样“非党的布尔什维克”了。
193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传到西安后,高波精神为之一振,仿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苦斗的人突然拨云见日一般,他决心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正式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此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团结身边的进步青年,使他们投入爱国反帝的革命洪流中。
胸怀家国的高波,和众多热血男儿一样,恨不得立刻飞到陕北红军那里。但一向思虑周全的高波知道不能凭一时的冲动行事,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他不曾想到,这个合适的时机那么快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