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荡群魔
国民党把西北行辕俘虏收容所美其名曰“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爱国青年训导大队”(简称青训大队)。这个直属西北行辕长官公署新闻处的所谓“训导大队”,实际上就是一所专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集中营,下属5个中队,每个中队一般是100至300人左右。高波被押送到兰州后,编入了青训大队第二中队。
二中队设在兰州五泉山东龙口四川会馆。四川会馆原是一座古老的庙宇式建筑,敌人将这个地方用作集中营后,又将围墙加高,用铁丝网将四周紧紧围住,屋子上面架了几挺机枪,原本宽大的门只留下仅够一个人可以通过的空隙。进了这道窄门,是一个小小的四方形院子,院中两棵枝叶横生的大槐树几乎将天空完全遮住,人站在院子里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空,使得这个集中营显得格外阴森恐怖。囚室里阴暗潮湿,霉臭味刺鼻钻心,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里,凶残的敌人除了不断地用各种酷刑来折磨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外,还用消耗体力的办法来摧残他们的意志。一天只有两顿饭,每人每顿只给两块馍馍,一小盒清水。这点食物根本吃不饱。为了减少饥饿感,高波和难友们就把馍馍泡在水里,待其胀开后直接吞咽下去。每天供应的水,喝都不够,更别提洗漱了。这种情况下,囚室里人人蓬头垢面、脏臭不堪。由于虱子传染,疾病流行,不少人染上了回归热,你起来他倒下,接连不断。
为了挫败敌人的险恶用心,高波决心带领难友们与之展开斗争,争取生存。看到难友们因受到非人的折磨而身体虚弱,他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增强大家的体质,只有有了足够的体力才能与敌展开长期的斗争。于是,高波每天一大早起来就练习八段锦。在他的带动下,难友们也纷纷练习起来。一段时间后,难友们觉得有些精神了,脚下也不再绵软无力了。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高波还用手在墙上抠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何时心花再怒放,壮士至死不低头!(1)
集中营的伙食已经够差的了,看管高波等人的中队长于涛还嫌给他们吃得多。在他的授意下,馍馍一天比一天小,最后只有鸡蛋那么点大了。难友高昆山是个烈性子,吃饭时气不过,与看守发生了争执,气愤地喊道:“你们都是些臭虫、吸血鬼!”
于涛听到吵闹声,立刻晃着他的大胖脑袋冲了过来,一把抓住高昆山的衣领就要动手打人。眼看高昆山要吃亏,高波忙从人群中站出来,伸手挡住于涛,危言正色地问道:“我们一天多少粮?多少菜钱?”紧接着他又问道:“这一个馍馍几两?这一碗水多少钱?……”一连串的发问,让于涛无言以对。最后,他涨红着脸,气急败坏地叫嚷起来:“你们在外面造反,在这还要造反不成?”
听到于涛这样的责问,高波立刻回击道:“那你说说,在外面我们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是造的什么反?现在,我们要反对这非人的虐待,又是造的什么反?”
脑满肠肥的于涛哪里是高波的对手,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只好讪讪然走了。
为了挽回颜面,于涛经常派人找高波的麻烦。有一次,两位神气十足的校官和高波舌战。他们从北伐说起,大谈国民党的“民主”功绩,讲到兴头上,其中一人便向高波发问:“当年军阀太多,年年混战,自从北伐成功以后就没有了军阀,你说是不是?”
四周围坐的难友听到两个校官一唱一和地吹嘘国民党的“丰功伟绩”,个个面露怒色,几次都想打断他们的对话,揭露国民党的虚伪和犯下的罪行。听到他们的发问,大家都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高波。
高波一向善于雄辩,这次只说了两个字“少了”。
两位校官以为高波是被问住了,便得意扬扬地附和道:“是呀,少了!”
难友们一开始听到高波说“少了”,也是一怔,这不是基本赞同了敌人的说法吗?大家面面相觑。当听到校官们的附和后,高波脸上露出了戏谑的微笑,难友们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轰”的一下笑了起来。两位校官这时方才醒悟过来:这“少了”二字不是说军阀没有了,而是说军阀只剩下蒋介石这个独夫民贼了。二人见废了这番口舌,竟被高波轻描淡写地用两个字就挡了回去,估计再谈下去也难以讨到什么便宜,便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这样的舌战高波早已司空见惯,在和敌人的每一次交锋中,他都能舌战群敌,大煞其威风。高波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和坚决捍卫真理的战斗精神,不仅赢得了难友们的敬意,就连国民党军官中也有不少人暗暗佩服。
高波还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和鼓舞难友们坚定斗志。他注意到,四川会馆的过厅有一块金字匾额,上书“正气直升”四字。每次路过这里,他都会对身边的难友说:“我最喜欢这四个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我们的正气是直上重霄九的。”敌人每次召集“纪念周”或晨会,都在这个过厅里举行。难友们一见“正气直升”的匾额,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高波对它的解释,从而激发出革命斗志。
为了动摇狱中这些“共军”的革命意志,敌人将国民党的《扫荡报》发给被关押的犯人传阅。报纸上总是刊登着国民党军英勇神武,节节胜利的消息。他们妄图利用这些消息,营造出国民党必胜,共产党必败的趋势,从而瓦解高波等人的意志。
一天,于涛又像往常一样,高扬着手中的《扫荡报》,一摇三晃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边走边喊道:“诸位快来看,好消息!我说胡长官增兵一到,榆林立刻会转危为安,共军一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可不是!请看,请看!”于涛迫不及待地将报纸递给高波。高波拿过报纸看了看,略为思索了一下,接着就大笑起来,高声说道:“好消息!”原来,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高波早已熟悉国民党的宣传策略,掌握了这些“捷报”中的规律。他经常利用这些报纸为大家分析讲解时局的发展。比如,报上刊登歼敌几万后,已做战略转移,那就是蒋介石吃了败仗后退了;要是天天大吹大擂打胜仗,突然几天中断了消息,那就是蒋介石的一两个师或几个旅都被解放军全部歼灭等等。今天的“捷报”分明是解放军围城打援之计,敌人的增援部队一定是被“吃掉”了。一个难友接着说:“你们又打胜仗了,只是军队越打越少。”大家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于涛讨了个没趣,拿起报纸,悻然离开。后来事实证明,高波的分析是对的,胡宗南果然在沙家店吃了个大败仗。此后,于涛再也不把《扫荡报》拿给高波看了。
在和高波的交锋中,敌人一败再败,但他们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一天,西北行辕新闻处派来六七个“能言善辩”的科长来提审高波。他们自恃人多势众,加之事先“准备充分”,个个都是信心满满,以为这次一定能让高波招架不住。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辩论中,高波气贯长虹,理若利剑,以一当十,据理力争。审讯室里不时传出高波义正词严的驳斥声:“我们共产党人有什么罪?就看看我们这里,不少同志为抗日挂花带彩,他们有什么罪?”
“谁卖国?看看诸位身上穿的美国军装,腰上挂的美国枪,嘴里叼的美国烟,都是哪里来的?是把土地、主权给美帝国主义换来的!这不叫卖国叫什么?”
……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辩,几位科长精心准备的一套说辞,被高波一一驳倒,纷纷败下阵去。审讯结束,高波被押回牢房,大家立刻围了上来。他故作遗憾地说:“今天大快人心,又给这帮狗奴才上了一课。但可惜是白费力气,又犯了对牛弹琴的错误。”众人听了,哄堂大笑,更加佩服高波舌战群敌的本领。
在高波看来,无论邪恶的势力有多大,最终都会被正义的力量所战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支撑,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勇敢地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同时他也时刻保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扶,努力克服狱中的种种困难,逐渐成了难友们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