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声
2025年10月14日
尾 声
高波倒在了国民党反动派行将灭亡的前夕,就此长眠于雨花台。过了半年多时间,陈波考虑到她和高波仅育有一女,尚无子嗣,便承嗣高波胞兄高如岱的次子高一权为子,以慰藉英年早逝的烈士。高一权生于1934年,过继给陈波后,即随陈波到西安上学,于1950年9月考入延安工农速成中学,1954年又顺利考入西北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甘肃省人委办公厅和天水县公安局工作,直到退休。
高如岱全家福(1957年拍摄于延安,后排左一为高一权)
陈波1955年4月后从部队转业至地方任职,1982年离休。
高波的女儿高安莉中学毕业后,因为视力问题没上成军校,未能达成父亲希望她参军的遗志,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但是高安莉对父亲的嘱托一直不曾忘记,填报高考志愿时,她觉得医生可以救死扶伤,对社会同样可以作出很大贡献,于是就毅然将志愿改成医科,并如愿考上了西安医学院。1970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奋斗在医疗战线上,直至2001年从西安市第一医院退休。
高波烈士女儿高安莉与其外孙女给烈士献花
高波长眠于雨花台,这里便成了他后人的精神圣地。高安莉在她外孙女刚满周岁时,就把她抱去了雨花台,希望革命烈士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如今,每到清明节,高安莉都会带着女儿和外孙女前来雨花台祭拜,献上鲜花,表达哀思。她还经常教育引导孩子们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继承革命传统,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父亲的精神已经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她的小外孙曾以外曾祖父的一张照片为主题,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
革命者的精神万古长青,永永远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