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旧军队

改造旧军队

新编第十一旅经过整编,虽然在形式上成了新式部队,但其旧军队的意识、观念、作风仍然相当严重,因此,改造旧军队便成了当务之急。作为一团的政委,高波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一团的改造重任。

高波到一团后并没有急于对部队进行改造,而是先下到连队,摸清各连的基本情况后,再“对症下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各连官兵人员成分复杂,思想良莠不齐。更为严重的是,部队虽举义旗,但积习不改,军纪涣散,甚至公开赌博。面对这些情况,高波决定从抓好部队的教育整训入手。他一方面积极组织政治学习,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肃清旧军队的思想残余,提高部队官兵的思想觉悟和对革命的认识,从而增强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一方面努力提高官兵的军事素养,通过军事基础训练和高强度体能训练,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高波还会向全团官兵讲授一些我军特有的战略战术,让他们逐渐掌握游击战的特点,从而改变旧军队死板的作战方法,增强部队的战斗力。针对部队官兵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高波还专门开设了文化课,教他们识字看报,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在高波和其他政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团官兵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旧军队的习气逐渐减少,军政素质普遍有了较大提高。就连一些“兵油子”都忍不住大发感慨:“共产党里有能人,废铁也能炼成钢啊!”

高波平时还十分关注各级官兵的思想动态,善于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官兵们的谈心,他发现大家对“改造”这个词很难接受,认为“改造就是灌红水子”。于是,他在各种场合都尽量避免提到“改造”这个词。为了培养官兵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就经常利用操课间隙,给大家讲解放军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主动向革命战士看齐。他还深入到干部战士中去,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练武。闲暇时,高波常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与战士们拉家常,没有一点官架子。时间一长,战士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倾诉,高波每次也都会尽力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渐渐地,高波在一团的威望越来越高。

为了活跃部队气氛,高波经常和干部战士们一起拉二胡、唱歌、演戏、说笑话……使他们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看到干部战士对革命部队逐渐有了真切的感情,他就顺势提出“为谁当兵打仗”“怎样当个无产阶级的好战士”等问题,引导大家讨论,并不断启发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明确革命斗争的目的和方向。通过高波深入浅出的教育,一团官兵的觉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军民平等、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基本上杜绝了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新编第十一旅也逐渐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

白天,千头万绪的工作占据了高波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让他无暇顾及其他。但是到了夜晚,对妻女的牵挂和思念就会不时涌上心头。每当这时,他都会将自己的思绪诉诸笔端。他在7月底的一封书信中写道:

波:

毕老乡带给我一信,看了异常高兴,莉莉是那样乖巧啊!

前日我给戴区长信内装着你的一信,是否收到?这信是西堂姓万的带去的。那里面问了你好些事情,可是你并没有答复,想是没收到吧?

再重谈一遍——你是否去定边?什么时候?到定边住在那[哪]里?你的工作确定否?是你自己办呢?还是要我办呢?如下期不在白泥井时,一定是在定边或盐池了。不过这两处的待遇都比较差,这是你知道的,总之要你自己作主。如决定时可来信告诉我。

莉莉不是眼痛吗?可要留意些呢,多给吃些鹧鸪菜,据说这药小孩吃了非常好。

我的病好了,照常工作和饮食。你不必多忧。

你们安乐!

波  

1946年7月,高波写给妻子陈波(成波)的信

信中朴素直白的话语是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牵挂,是丈夫对妻子的深情告白。

由于高波的不懈努力,加上他工作细致,方法得当,一团官兵的思想转化很快,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关系非常融洽,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此,延安《解放日报》多次登载一团改造旧军队的先进事迹。

1946年9月27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起义十月,面目一新》的文章,这是记者对新编第十一旅旅长曹又参和参谋长王子庄进行访谈后写的一篇文章。谈到部队起义后的进展时,曹又参指出:“经过十个月的整顿全军面貌已为之一新。就官兵关系来说,过去遗留的军阀主义和打骂现象已逐渐肃清。最初干部们感到似乎除打骂外就无法管理士兵,现在方知用说服教育和会议检讨反而收效更大。过去营级以上干部很少出早操,现在则以身作则和士兵一同出操……”参谋长王子庄也讲,在如今的新十一旅中,“原来旧军队中的卖烟集赌、拉丁和打骂制度已成过去了”。(1) 为庆祝新编第十一旅起义一周年,《解放日报》于10月25日发表《短评》,指出:“去年今日,新十一旅在安边高举反内战义旗,站到人民方面来。短短一年,的确是该旅进步的一年”,“一年来新十一旅在思想上、作风上、官兵关系与军民关系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因此,正如老百姓对部队给出的鉴定所言,“十一旅大不同了。”(2)

新编第十一旅的改造俨然成了三边地区旧军队改造的成功范例,这背后饱含着高波等一批政工干部的艰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