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的温度与湿度

10 居室的温度与湿度

老年人每天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时间在居室内度过,居室的安全舒适对健康非常重要。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让人感觉舒适的重要条件。

温度

在适宜的温度中人们会感到舒适、安宁,能减少消耗,利于散热,并可降低肾脏负担。室内温度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系统,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肌肉紧张而产生不安。环境的温度让人感觉舒服的标准因人而异。年纪较大、活动量较少的人可能比年纪较轻、活动较大的人所需要的室温要高。老年人宜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有学者提出,居室温度25℃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

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让人感受舒适的重要条件。

img10

老年人的房间内可备有温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的温度并加以调节,满足身体舒适的需要。由于季节的变换,气温差别很大,应根据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措施。

这里特别值得说一说的是老年人的空调使用。老年人身体机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空调的冷风会给老年人的关节、眼、鼻黏膜造成损伤。如果空调温度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很难适应,容易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中风。

夏天老年人应该如何使用空调呢?一般来说,室内外温差不要调得太大,夏天室内温度不宜太低,在25℃~28℃之间即可,出风口的风向不能直接对着人吹为宜;其次是要经常清洁过滤网,每两个月应把过滤网从室内机取出,放在自来水管上冲洗干净即可。应定时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最好在室内养殖能够清洁空气的植物,如吊兰、虎尾兰等。

湿度

湿度为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湿度会影响皮肤蒸发散热的速度,从而造成人对环境舒适感的差异。人体对湿度的需要随温度不同而不同,温度越高,对湿度的需要越小。一般适宜的湿度以50%~60%最佳,新生儿或早产儿对湿度要求稍高,一般以65%~70%为宜,过高或过低都将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减弱,可抑制出汗,人体感觉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不适。有学者提出,居室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觉最舒适。

老年人的房间内最好准备一个湿度计,没有湿度计的可随人体感觉调节。当室内湿度大于室外时,使用空调是较好的降低室内湿度的办法。无条件者可通过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冬季天气干燥,再加上室内大多都有取暖设备,不能经常开窗通风,因此室内湿度很容易失衡。因此,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特别注意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平衡。室内湿度过低时,可在地面上洒水、用湿拖把拖地、在房间里凉挂几条湿毛巾等方法,以提高室内湿度。还可在暖气或火炉上安放水槽、水壶等蒸发水汽,以达到提高湿度的目的。

现在市场上还有专门的加湿器,效果很理想,使用时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谨慎选用加湿用水,注意使用加湿器时室内也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使空气流通。

但是,患有关节炎、糖尿病等老年人要慎用加湿器,或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室内空气加湿时还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常见气候不外乎四种:(1)高温高湿:夏季多见的天气闷热;(2)高温低湿:北方气候干旱燥热季节;(3)低温高湿:南方的阴雨季节;(4)低温低湿:通常指北方寒冷天气。

常需要除湿的气候主要为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高温高湿地区,推荐使用空调器,通过制冷模式在除湿过程中将温度也降下来;对低温高湿地区,推荐使用带独立除湿模式的空调器或除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