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慎用的常用药物

6 老年人慎用的常用药物

有些老年人治病心切,四处求医,八方找药,无医不信,无药不用,往往是既用西药又服中药,有些人自认为“久病成医”、“无医自通”。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首先,忌滥用解热镇痛药。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而且引起老人发热或疼痛的原因很多,因此,在病因未查明前,用解热镇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病,还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阿斯匹林口服后,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常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还可使胃溃疡恶化,导致胃出血和穿孔;吲哚美辛可引起心率紊乱、胃肠道出血及腹泻。

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img30

忌大量服泻药。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忌随便服用安眠药。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以苯二氨卓类药物为例,对老年人因失眠、情绪烦躁、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等有比较好的效果,其副作用也比其他药物小,但是苯二氨卓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老年人肝脏的代谢功能减弱,肾脏的排泄能力也下降了,这样,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养成“药瘾”。尤其是年龄大的老年人最容易出现这种不良反应。即使服用正常人很少的剂量,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安定类药物能够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精神错乱或抑郁。体内蓄积的安定类药物,所产生的慢性中毒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如氯丙嗪等吩噻类,是老年人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往往会使便秘加重。某些强安定药,老年人服用后,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嗜睡、蹒跚等症状,甚至会对心脏起作用导致猝死。长期服用安定药物,停药时还会出现呕吐、肌肉抽动、失眠、动作失调等戒断症状,所以应逐步减量。

忌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有效,故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通常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会对肝、肾、血液和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药物在肾脏内蓄积,使得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引起中毒。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慎用利尿剂。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这些疾病通常会伴有水肿,不少老年人会服用利尿药,来排除体内潴留的水分,达到消肿、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的目的。但是,这些利尿药会造成人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血压偏低,四肢无力而产生危险。例如肝硬化腹水的病理基础是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如果不对症用药,盲目使用利尿剂就起不到作用,还会耽误治疗;糖尿病人使用利尿药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痛风病人使用利尿药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从而使病情加重;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只要发现水肿就用利尿药容易引起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而导致低血压、头晕、意识模糊、晕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利尿药有很多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如服用洋地黄的同时服用排钾性利尿药,可因低血钾而引起洋地黄中毒;活动受限的老年人在使用利尿剂时可引起尿失禁。老年人的膳食中普遍缺钙,使用速尿及利尿酸会增加钙从尿液中排出,会加重缺钙现象。因此,老年人要慎用利尿药,即便确需使用,也应在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切勿滥用久用。

忌随便服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短效抗心绞痛药物,适用于急性发作的病人,能够快速的缓解各类心绞痛,如劳累诱发的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许多老年冠心病患者,都把硝酸甘油当做“救命药”,经常放在身边。但是如果滥用会造成严重后果。大量使用硝酸甘油后,血管平滑肌会对硝酸甘油产生耐药性,导致血管平滑肌不能有效地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而冠状动脉持续狭窄或痉挛又可加重心绞痛。骤然减药或停药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反跳,诱发心肌缺血,从而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硝酸甘油不能吞服,因为硝酸甘油在肝脏中绝大部分会被灭活,降低药效。含硝酸甘油时,宜取坐位,站着容易出现直立型低血压而易发生晕厥。老年患者初次含服该药有头晕头痛的感觉,只要平卧或对症处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硝酸甘油可使眼压和脑压升高,因此,青光眼、脑出血患者要慎用。硝酸甘油要避光保存,过热和见光都极易分解失效。

要慎用降压药。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因此,合理地选择应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和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人对降压药物比较敏感,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或急剧的血压下降而引起肾及脑血流减少,所以应选择作用缓和的降压药并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应用降压药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降压效果时,可改为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对血压显著偏高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否则会使老人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血压水平而感到不舒服,或易引起脑血管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血栓。有高血压病的老人,如果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一侧肢体麻木,短时间说话不流利,可能是高血压危象的表现,也可能是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先兆,对此不可盲目使用降压药,必须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治疗。治疗高血压病,单靠药物是收不到最好疗效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适量运动、饮食疗法。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精神抑郁症的老年人不宜使用利血平;患高血压伴有心绞痛的老年人,应禁用肼屈嗪;有潜在糖尿病不能使用氢氯噻嗪;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不得用普萘洛尔等。

忌服大剂量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从日常膳食中可得到充分的供应,多数不必再做补充。有些老人把维生素当做“补药”长期服用,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维生素C是医治坏血病的特效药,也用于冠状动脉硬化的防止及肝炎、贫血等疾病的治疗。如果大量服用,可引起草酸尿、泌尿系结石,停药后可发生坏血病等;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使很多老年人亲睐,但是长期大量长期服用,可出现出血、疲乏、头痛和消化道不适症状。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老人,会使血压增高、心绞痛恶化,还可以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生殖功能障碍等。维生素E如用抗衰老,长期服用以小剂量为好,老年人每次5~10毫克,1天3次,日总量不要超过100毫克;维生素A长期大量服用,能够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如表现为骨质增生、皮肤干燥、易激动、毛发脱落等;维生素D长期大量服用后,可引起厌食、高血钙、高尿钙,日久可致肾功能不全,尤其是老年人,则因体内钙质增多而促进动脉硬化。总之,维生素类药物无论缺乏或过多,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用维生素类药物要适当,非缺勿补,多服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