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宠物要注意传染病
19 养宠物要注意传染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饲养猫、狗等宠物的人群正在逐步扩大。但是,一旦被猫抓、狗咬,很容易发生感染,甚至患上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以动物为传染源,由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因此,在和猫、狗做朋友的同时,不要亲密无间,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
猫和狗咬伤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猫咬伤发生感染的几率很高,一方面可能是猫牙齿尖锐,可以刺伤关节囊和骨质,加之咬伤后伤口小而深,不能彻底清洗。另一方面可能是猫口咽部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含量比狗高。
咬伤感染的表现是皮肤损伤,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可并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出血性败血症。
老年人在和猫、狗做朋友的同时,不要亲密无间,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

猫抓病是巴尔通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受染的猫通常在1岁以下,身上有跳蚤,外表看似健康,巴尔通体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中间传播,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其他密切接触传播给人。
猫抓伤后,伤口可能迅速愈合。约在抓伤两周左右,被抓伤的皮肤上可出现3~4毫米实性的疣状丘疹。抓伤后4周左右,在咬伤部位的淋巴回流处出现淋巴结肿大,也可出现发热,大部分患者感到厌食、乏力。免疫功能障碍(艾滋病、长期应用激素、肿瘤化疗期、器官移植后长期口服抗排异药等)的患者有个别死亡的报道,氯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青霉素、链霉素均有效。
弓形体病则是由极其微小的弓形寄生虫引起的感染,它可在人及190多种动物体内寄生,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是猫,在猫的肠道上皮细胞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人通过与猫密切接触,可感染弓形体病,通常为隐性感染,没有危险性。少数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也可发生弓形体病。可有发热、疲劳、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尤为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常被误认为感冒,可在几周内自行消退,但一部分老年人可复发或持续数月,易被误诊为淋巴瘤或转移瘤。一般说来,只要感染过一次弓形体,人体就具有了终身免疫力。应用磺胺嘧啶或螺旋霉素治疗弓形虫病,有较好的疗效。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分亲近猫,如同床共被,甚至吃喝不分。逗玩之后应马上洗净手,毛巾、梳子、帽子和床上用品等应定期彻底煮沸消毒。一旦发现患病症状应立即到皮肤科门诊治疗。
养宠物带来的传染病较多,这其中,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鸽子的粪便来传染。鸽粪中常带有一种致病真菌叫新生隐球菌,一般健康人很少感染此菌,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人通过吸人空气中的新生隐球菌孢子,或有创伤的皮肤沾染病菌,以及食入带菌的食物而感染。新生隐球菌可引起脑膜炎、肺炎、皮肤病、骨病及败血症等,其中最多见的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大部分隐球菌患者往往同时罹患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误诊率极高,因而常被延误治疗时机。
最后重点说一说狂犬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类也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本病的温血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其典型症状是怕水、怕风、怕光、恐惧不安、吞咽困难、进行性瘫痪等。其中,“恐水现象”是其特征性的表现,即饮水时,会出现吞咽肌痉挛,不能将水咽下,随后口极渴亦不敢饮水,故又名恐水症。狂犬病潜伏期短则10天,长至数十年。狂犬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但被狂犬咬伤后,若能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则可避免发病。凡被狂犬或体内携带狂犬病毒而外表看似“健康犬”咬伤后,其处理原则是:
首先,应立即(咬伤后3小时内)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2%~3%的碘酊或75%的酒精充分涂搽伤口,伤口不包扎不缝合,使其暴露。狂犬病毒在伤口处停留的时间大约为12小时,随后才侵入机体组织,因此,对伤口的及时、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
其次,应尽快开始疫苗的全程注射。全程狂犬疫苗一共是五支,注射的时间分别为0、3、7、14、30天。
对咬伤严重的,如头部或颈部受伤、多处受伤、伤口较深等,应当联合应用被动免疫制剂与狂犬疫苗。局部使用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内注射20国际单位;如应用动物源性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其注射剂量则为每公斤体重40国际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特别要注意:
不是“疯狗”咬了都会得狂犬病,这是因为有的“健康犬”受狂犬病毒感染后尚未发病。
不是被狗咬伤也会得狂犬病。除了病犬,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其他动物咬伤也会得狂犬病,如被病猫、病狼咬伤极易患狂犬病(发病率为50%),牛、马、猪、羊等家畜,以及狐、狼、麝猫、兔、猴、臭鼬、浣熊、吸血蝙蝠等均可使人感染得病。
狂犬病患者咬人(人咬人)照样会得狂犬病。被咬伤后有个别患者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潜伏期)才发病。
老年人养宠物除了要特别注意传染病外,还要防止患上宠物依赖症。现代都市中,养宠物已成为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养宠物可以排遣寂寞,充实老年生活。尤其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养宠物更是好处多多。空巢老人心理多半孤单,而宠物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宠物的过多依赖,使得不少老人为之操透了心、伤了身。
宠物依赖症是指部分宠物主人因为内心空虚、寂寞等原因,将感情过多倾注到所饲养的宠物身上的一种“代偿行为”。老年朋友可以空巢但不能“空心”,老人们应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脱孤独、空虚的心理,乐观地面对人生,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下棋、运动等,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还可以广交朋友,主动与人沟通,以排遣孤独感与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