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补药要辨证施治
7 服用补药要辨证施治
老年人的体质一般较弱,适当服用一些补药,对身体很有帮助。正确使用补药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防治老年病,还可以延年益寿。如果使用不当或盲目滥补,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促进机体的老化,甚至造成一些副作用。因此,老年人服用补药应注意。中医理论,讲究“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补”是针对“虚”而言的人。人到老年,精血日渐衰亏,身体虚弱,身体的正气不足,中医认为是“虚症”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都是虚症的表现,要有针对性地进补。进补不对症,等于做了无用功,甚至适得其反,引起不良反应。服用补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辨证施治。所谓“补”就是补病人之虚亏和不足。要进补首先要弄清病情。如鹿茸、红参是温补药,阴虚火旺者不宜用,否则可导致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烦躁不安;天冬、女贞子、枸杞子是滋阴的药,但阳虚痰湿重者不宜服用;当归、阿胶、熟地黄是养血药,对血虚者有补益作用,但服用时间过长会影响食欲,造成腹泻。此时,不明病因滥补药,相当于火上浇油,不仅会使病情加重,还可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必须辨清阴阳虚实,才能对症进补,千万不要滥服补药。
老年人服用补药,宜在冬季进补。

不宜大补、急补。由于老年人的脾胃功能也和其他脏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功能日渐衰退,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补药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换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用补药进补,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长了才能显示出效果。如果大补特补,超量服药,不仅药物不能被身体很好地吸收,还会直接伤害本就虚弱的肠胃,引起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会诱发其他疾病。
老年人服用补药,宜在冬季补益。中医认为“冬三月者为封藏”意思是冬天养精蓄锐,来年可少得疾病。对患有老年支气管炎、哮喘病,而且一到冬天病情加剧的老年人,应该在夏天进服补药。这在中医叫做“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