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药疗认准OTC
13 自我药疗认准OTC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例如感冒、咳嗽、疼痛等。
但目前自我药疗的概念又有了一些扩大,包括自我诊断或首次经医生诊断后可进行自我药疗的常见病、慢性病及健康问题,例如:湿疹、过敏等。
适合自我药疗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出现头痛;咳嗽黏痰;关节痛;肌肉痛;手臂痛;腹痛;背痛;紧张、抑郁不安;足趾肿胀、鸡眼;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劳等情况时,都可用非处方药自我药疗。
安全自我药疗要从正确选择有OTC标志的药品开始。

不适合自我药疗的疾病
俗话说“小病去药店,大病上医院”,其实所有的“大病”都不适合自我药疗,尽管这些疾病本身可能为生活中的常见病,如老年人常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肾病等。这些“大病”是需要专科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后给出合理的处方,患者根据医生处方用药。
自我药疗首选非处方药(OTC)
近七成消费者在出现疼痛等轻微身体不适时,都会首先自行前往药店购买药品。但在自行购药时,近半数的消费者并不了解OTC标志及其含义,盲目购买药品进行自我治疗。OTC在国外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即Over The Counter),如今在全球已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它的名字叫做非处方药。
约有70%的家庭存在自我用药不当的问题,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12%~32%,这些都反映了我国消费者对于自我药疗知识的缺乏,并由此造成了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
其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关节肌肉疼痛,感冒咳嗽等一般称之为小伤小病,都是适合进行自我药疗的,而科学的自我药疗,一定首选带有OTC标志的非处方药。
去痛片不是OTC
有62%的消费者在自行选择药品时忽略OTC标志,甚至有明显的认知误区。以消费者自我药疗时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的止痛类药为例,超过40.55%的消费者竟然认为去痛片是非处方药(OTC)。实际上,去痛片属于处方药,这种药在用法用量上应根据医师处方及医嘱使用,长期滥用去痛片很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且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安全自我药疗要从正确选择有OTC标志的药品开始,这样使用才安心。
提高公众对OTC标志的认知水平,这对于安全自我药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安全有效的解决病痛,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伤害事件,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自我药疗的“三要”原则
一要认准OTC标志。首先选择外包装上有OTC标志的药品。这些药品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验证的、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才是适合自我药疗的药物。
二要按照说明书对症用药。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消费者正确用药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源。选择对症用药,按照正确的方法、剂量来服用,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三要适量购买,及时清理药箱。在购买非处方药时,一定要适量购买,吃完可以再买。若一次买得过多,放在家里,时间长了很容易过期变质,若不慎服用,很可能造成身体危害。此外,要及时清理药箱,最好每半年一次,在清理药箱时要挑出过期药,整理散装药;同时适当添加一些常备药,如止痛药、感冒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