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起居护理要上心
21 老年人起居护理要上心
老年人常常会出现头晕眼花、腰弯背驼、表达模糊、行动缓慢等各方面问题,那是因为身体的各种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了。尤其是当老年人的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渐渐下降时,起居安全也就成了健康生活的一大重点。
如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先做到一定的了解,准备一些防护措施,那么很多意外就是可以防止的,老年人的起居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可能发生的意外
1.跌倒:腿脚不好,是大部分老年人起居生活的一大障碍,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跌倒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因老化伴有脑细胞的减少,可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倾斜度增加。
老年人澡盆的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厘米,以便于进出。

大脑的决断迟缓。由于老年人的感知能力减弱,综合自身感受信息的中枢过程反应减慢,往往表现出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容易失去平衡,从而绊倒、滑倒。
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如步态的改变,脚抬不高,行走速度纠正不了姿势的倾斜度,关节活动不灵活或骨盆运动减少,行走时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当腿脚移动太慢,则容易发生跌倒。
病理改变。因小脑和基底神经节梗塞、灌流不足或变性所致,如颈动脉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均有损于大脑和小脑的功能,出现共济失调或步态短小,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位置性低血压等。
发作性跌倒。由于各种病理或生理过程损害椎-基底动脉或脑干的供氧。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安眠药,可损害精神运动性功能,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作用分别可诱发头晕或低血糖。
环境。可因浴室、盥洗室、居室的布局和配备不合理,或老人对环境不适应而增加危险。
2.误吸、误食: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人在进食过程中呛咳或发噎。视力差也可能引起老人误食非食品。
3.坠床:意识不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老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坠床。意识清楚的老人可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险境中能敏捷地回避。
合理预防意外发生
首先,要了解老人的心理。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能危及老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对此要多做卫生宣教,使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另外要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将工作做在前面,使其生活自如。
其次,要积极做好防治措施。老化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严重的威胁老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应意识到其重要性。
防跌倒。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在老人走动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水泥地面应避免受湿,如有条件铺塑胶地板,光而不滑,平而有弹性。澡盆的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厘米,以便于进出,盆底垫胶毡,以防老人滑到。对反应迟钝,有位置性低血压,服用冬眠灵类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的老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防呛防噎。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进食的体位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要求老人注意力集中,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喝稀食易呛者,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
防坠床。有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
注意给药安全。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解清楚,使其确实明白;耐心细致地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在服用有反应的药物时应注意其延缓反应,尽管在过敏试验中无反应,但初次给药时仍需继续观察。当静脉、肌肉给药时,除了速度慢于平时外,应边注射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注射,同时报告;在药推注完后,不要让老人立即起床,继续观察2~3分钟;安眠药最好上床后服,以防药物在老人上床前起作用而引起跌倒;夜间或睡眠中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似醒非醒服药造成呛咳,使药物误入气管;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
防止交叉感染。老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上新的疾患。所以不宜过多会客。病人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患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的老人更不应串门。
合理饮食。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器官对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均减退,从食物中摄入的营养可相应减少。所以要保持老年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
健康需求: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老年人喜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