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山歌》研究》简介
《冯梦龙《山歌》研究》这本书是由(日)大木康创作的,《冯梦龙《山歌》研究》共有38章节
1
中文版序
江巨荣 日本东京大学大木康教授的《冯梦龙〈山歌〉研究》中文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非常高兴,先允许我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早在1984年,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2
序章
...
3
第一节 问题之所在
明代末期,即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至万历(1573~1620)、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这一时期,...
4
第二节 《山歌》研究小史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明末苏州人冯梦龙编的《山歌》十卷。它收录了多达三百八十首以吴语记录的苏州地区的歌谣以及桐城歌,这是相当特异和罕见的。首先来回顾一下自《山歌》这部...
5
第三节 本书的课题与方法
冯梦龙《山歌》自20世纪30年代重见天日以来,其相关研究就在上述几个方向进行,取得了一些进展(此外还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详见后述)。然而,仍有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
6
第四节 《山歌》语言及其研究
正如武田泰淳所述,冯梦龙《山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是以吴语(苏州话)记录的。 十卷本《山歌》开头卷一的《笑》,冯梦龙加了自己的评论: 笑...
7
第一章 卷一~卷六各卷所收四句山歌
...
8
第一节 卷一诸篇及其构成
位于十卷本《山歌》开篇的,是本文序章已经引用过的《笑》: 笑 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 东南风即春风。东南风吹起,...
9
第二节 卷二诸篇及其构成
卷二的开篇是题为《姐儿生得》的九首同题山歌。以下为其第二首及第七首: 姐儿生得 姐儿生得好像一朵花,吃郎君扳倒像推车。猪油煎子面筋荤子我,材前孝子满身麻。 第三...
10
第三节 卷三诸篇及其构成
卷一内容为恋爱中各个阶段的女子,卷二内容为女性性欲及性交,可以看出冯梦龙编集《山歌》时,是非常自然地顺着主题编排的。那么卷三的内容又是什么呢?首先不妨看看卷三每...
11
第四节 卷四诸篇及其构成
同样题为《私情四句》的卷四情况如何?其开篇第一首为《姓》: 姓 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 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
12
第五节 卷五诸篇及其构成
卷一至卷四诸卷标题皆为“私情四句”,接下来的卷五、卷六标题分别是“杂歌四句”“咏物四句”。虽然它们在形式上同为“四句”山歌,但在内容上卷五、卷六与卷一至卷四有相...
13
第六节 卷六诸篇及其构成
卷五“杂歌”的确很“杂”,我们很难从总体上为之总结出一个倾向来;而卷六的“咏物”则一改前貌,它以某些物品为主题,将此物的性格比附男女关系,以山歌的形式唱出来。例...
14
第七节 小结
通过以上几节的具体考察,我们不难将《山歌》卷一至卷六各卷的主题倾向总结如下: 卷一 “私情四句” 恋爱的女性 卷二 “私情四句” 性交、身体、性欲 卷三 “私情...
15
第二章 四句山歌之来历——“场”的考察
第一章已对冯梦龙《山歌》十卷中,卷一至卷六各卷所收四句山歌各自具有的性格作了一点分析。在接下来的第二章,将对这些四句山歌的历史背景、歌唱环境——即“场”进行考察...
16
第一节 农村之歌
“山歌”一词从广义和狭义上说包含多重意思。首先从“山歌”字面上说,它与山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关于甘肃、青海等山区流传的歌谣“花儿”,卜锡文撰有《试论花儿的体系与流...
17
第二节 都市之歌
山歌原本是居住在农村的人唱的歌。在苏州地区,山歌从古至今一直未尝断绝。而在冯梦龙生活的明末,正如陈宏绪《寒夜录》卷上所述: 友人卓珂月曰:“我明诗让唐,词让宋,...
18
第三节 船歌
山歌歌唱的场域,还有重要的一种——船。不妨以《月子弯弯》歌为例,来考察船与山歌的关系。 首先来看既是冯梦龙《山歌》收录、在山歌中历史亦最为悠久的《月子弯弯》之歌...
19
第四节 妓楼之歌
前文论述了从农村流入都市的山歌在都市化的大规模山歌会上被歌唱,并与当时苏州的都市风俗相结合,以“都市山歌”的面貌出现。接下来将考察山歌成为妓楼的游宴歌的情况。 ...
20
第五节 文人之戏作
上一节考察了妓楼中俗曲流行以及山歌传入妓楼的情况,而试图从喜欢奢华的客商的动向分析。但是,妓楼客人并非全是商人,士人才是更重要的客人群。不待举出唐代与薛涛、李冶...
21
第六节 小结
以上主要以四句山歌为对象,考察了它们在苏州的歌唱之“场”,主要结论可归结如下: “山歌”本来是乡村祭礼场合所唱的歌谣,在劳动之际它们也被歌唱;而到了冯梦龙生活的...
22
第三章 卷七~卷九各卷所收中、长篇山歌
卷一至卷六各卷所收皆为所谓的“四句”山歌,而卷七为题作“私情杂体”的中篇山歌,卷八、卷九分别为题作“私情长歌”和“杂咏长歌”的长篇山歌。...
23
第一节 卷七诸篇
首先从形式层面看卷七诸篇。正如以下所示,卷七所收的山歌,每一首题下均有关于歌谣形式的注记: 《笃痒》——“中带说白一句” 《田鸡》——“急口四句” 《上桥》——...
24
第二节 卷八诸篇
卷八与卷九为长篇山歌。卷八收录了十二首、卷九收录了八首长歌。首先不妨通观其形式。卷八开头第一首作品之题下有“以下俱兼说白”之注记,其六首作品结构如下: 《丢砖头...
25
第三节 卷九诸篇
卷九题为“杂咏长歌”。它与卷八的“私情长歌”题目有异,那么其差异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从形式上看,卷九所收歌谣正如前文所述,与卷八的《汤婆子竹夫人相骂》以下各首...
26
第四节 小结
以上分别探讨了冯梦龙《山歌》卷七至卷九的中篇、长篇山歌。在此对其主题及表现上的特色作简要总结。 首先就主题而言,基本上从卷一至卷六的四句山歌的主题(女性的思念、...
27
第四章 中、长篇山歌之来历
...
28
第一节 山歌与摊簧
冯梦龙《山歌》卷七、八、九所收的中、长篇山歌,尤其是具有“山歌+白(有韵)+山歌”或“山歌+白(有韵)+俗曲(皂罗袍等)+山歌”之结构的长篇山歌,其来历为何? ...
29
第二节 山歌之歌手
长篇山歌或从农村歌谣发展而来的摊簧,由什么样的人歌唱呢?如果是四句以及篇幅并不长的中篇山歌,可能谁都会唱。但是,具有某种程度的故事情节的长歌之歌唱,就需要具有高...
30
第三节 农村山歌向都市的发展
花鼓等曲艺(民间小戏),在农村由“半农半艺”的人歌唱,最后又由他们带入了都市。花鼓在清末时代十分兴盛,进入了大都市上海,获得了极好的发展,后来演变为沪剧等。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