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诸篇及其构成
位于十卷本《山歌》开篇的,是本文序章已经引用过的《笑》:
笑
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
东南风即春风。东南风吹起,而且是“斜”吹。正如特佩尔曼(Töpelmann)指出的那样,它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邪”,造成有点不正经、要发生什么暧昧的事这样的气氛。在这春风的吹拂下,娇艳欲滴的花儿盛开在绿叶间。被这春天的气息所激荡,年轻女子预感和期待着一场爱恋。
这首山歌描绘的是歌者沐浴着春风、欣赏着春花,然后遇见随着春天的到来也变得光彩亮丽的妙龄女子。也就是说,作品的少女主人公,是以歌者(男性)的视点以第三人称被歌唱的。“没要嘻嘻笑”的教戒亦是出自歌者之口。当然在这里歌者并非真的是禁止少女恋爱,而是这种教戒无论是说还是不说,随着春天到来,少女必定会陷入爱情,或对恋爱满怀期待的口吻。
开头的这首山歌,正合适于《山歌》情爱世界的开幕。《笑》后面的一首是《睃》:
睃
思量同你好得场騃,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尽在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
※笑不许,睃不许,只此便是《周南》《内则》了。“眼上起”“梭里来”,影语最妙,俗所谓“双关二意”体也。唐诗中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之类,亦即此体。……
这首山歌共四句,是女性以第一人称歌唱自己的情怀。“梭里来”同“睃里来”,指被目光勾引。和前一首歌的微笑相比,这个女子的眼神中尽是暖意,以自己的风韵(秋波为其象征)积极地追求所爱的男人。
评语中,对以微笑和暗送秋波积极追求意中人的女性之行动持支持态度,对本来垂范后世的《周南》《内则》等的道德规制则一笑置之,评者的前提是我们不能如《周南》《内则》所说那样行动。
这首山歌的精彩之处正如评语所揭示,在于后二句的“双关语”。“双关”是《山歌》全书最重要的表现技法之一。具体从这首作品来看,第三句表面上是说“丝网捉鱼尽在眼上起”,实际上“丝”通同音的“思”;“眼”除了指网眼外,也有暗送秋波的眼眸之意,即用眼波吸引男子。同样地第四句表面是说“千丈绫罗梭里来”,实际上“梭”通同音的“睃”,也是向男子暗送秋波之意。日本所谓的“挂词”表现技法就是这种“双关语”。
评语举了李商隐的诗作为双关语的使用先例,而实际上早在六朝乐府,譬如《乐府诗集》所收的江南地区的歌谣“吴声歌曲”中的《子夜歌》《读曲歌》等篇章中就屡屡可见用同音文字来表达其他意思的双关语,如这首《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辞一”):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丝线之“丝”暗指“思”,布匹之“匹”暗指夫妇。北宋苏轼在杭州作的《席上代人赠别》诗(《苏文忠诗合注》卷九),第一句云“莲子擘开须见薏”,“薏”暗指“忆”,四句均用了双关语。赵次公为诗所作注曰:“此吴歌格,借字寓意也。”指出双关语乃吴歌之体。双关语的使用在冯梦龙《山歌》以及现代吴地山歌中都非常普遍,可以说是吴歌的一贯特征。
学样
对门隔壁个姐儿侪来搭结私情,得教奴弗动心。四面桃花我看子多少个样,
教我靛池豁浴一身青。
桃花烂漫的春天,正是恋爱的季节。“桃花”在这里是情事的隐喻。这首山歌刻画了一个看到周围的少女们恋爱、自己也想尝一尝爱情滋味的女子的心理。它同样是以女性第一人称歌唱的。作品中出现的这些女性,并非娼妇或妓女,而是生活于苏州市井的普通女子形象。
靛池是染坊的设施。明末的苏州,和纺织布坊并立的染坊十分繁荣,城市里染坊、靛池随处可见。除了这首作品以外,《山歌》中还有不少篇章也与染坊或染坊的劳动有关。这类作品或许是苏州城市中织佣、染工等所唱的歌。
做人情
二十去子廿一来,弗做得人情也是騃。三十过头花易谢,双手招郎郎弗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此歌大可玩味。
“做人情”是指好意待人,这里指用好心善意吸引男子。女性人生中如花一般绚烂的20多岁的一旦逝去,就再也不复返了。珍惜青春、享受青春是这首歌的主题。
后评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古乐府《长歌行》中的末二句,现在也作为熟语使用。这两句话在古乐府中,亦是珍惜当下、努力进取之意。在拥有有利条件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条件以获取利益,所以这很容易让冯梦龙联想到了“当权”(拥有官僚地位)一词。“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也是谚语,见元杂剧《酷寒亭》楔子等。
熬
二十姐儿睏弗着在踏床上登,一身白肉冷如冰。便是牢里罪人也只是个样苦,生炭上薰金熬坏子银。(眉批:吴歌,人、银同音。)
题目的“熬”有熬夜、煎熬两重意思。前半二句是以第三人称作的客观描写,后半二句是等待恋人的女子以第一人称所道之语。正如冯梦龙自己在眉批中所指出,“银”同“人”,是双关语。这首作品的表现方式固然是秉承了《山歌》特有的大胆直白,但抒发的情感颇类似于古典闺怨诗。
引
爹娘教我乘凉坐子一黄昏,只见情郎走来面前来引一引。姐儿慌忙假充萤火虫说道爷来里娘来里,咦怕情哥郎去子喝道风婆婆且在草里登。
※“萤火虫,娘来里,爷来里,搓条麻绳缚来里”及“风婆婆草里登,喝声便起身”,皆吴中相传小儿谣也。
这首山歌描绘了黄昏时分女子家中恋人来访的情景。看到意中人到来,女子心花怒放。不巧的是父母就在面前,她不能立刻随男子而去,于是她借一首童谣,暗示男子说父母正在身边,自己不能随他而去。可是她又怕男子就这么走了,于是又借一首童谣,暗示他到草丛中去等自己。这首歌的主题是男子来访时女子的心理以及她想方设法与男子相会的随机应变。
走
郎在门前走子七八遭,姐在门前只捉手来摇。好似新出小鸡娘看得介紧,仓场前后两边厫。
这首歌与前一首一样,也是描写女子家中男子来访时的情景。第四句的“厫”是双关语,既指储米的米仓,也指男女二人在米仓两边不能亲近而内心煎熬。小鸡在母鸡身边焦躁不安地走动,此或许为农家之真实场景。这首歌四句都是以第三人称作的客观描写,歌者站在恋人们的立场上对他们流露出同情。它不仅将男女之情表现得诚挚殷切,双关语的精彩运用也是一大亮点。接着看下一首:
半夜
姐道我郎呀,尔若半夜来时没要捉个后门敲,只好捉我场上鸡来拔子毛。(旁批:好计。)假做子黄鼠狼偷鸡引得角角哩叫,好教我穿子单裙出来赶野猫。
这首歌的舞台是农家的“场”(即打谷场),场上有鸡,夜里有黄鼠狼和野猫出没。女子为了与男子相会,教男子说晚上来时拔鸡毛引起鸡叫,这样她就可以借口说出来赶偷鸡的野猫,以避过父母亲的怀疑。野猫要偷场上的鸡,而女儿出来赶野猫这样的事情对双亲来讲也是很自然的常有的事。这一首歌的背景是这样的农家的情况。它和前一首同样是以农村为舞台,生动表现了农村的场景。这首歌全部是由女性第一人称歌唱的。
这类山歌和下面的《娘咳嗽》《瞒娘》《扯布裙》《乖》《看星》《娘打》等,内容都是男子秘密潜入女子家中、如何想方设法瞒过女子家长(尤其是母亲)的眼睛。歌者并非站立于女子家长的立场,而是站在幽会的男女这边对他们表达了深刻的同情。
娘咳嗽
结识私情窗里来,吃娘咳嗽捉惊騃。滩塌草庵成弗得个寺,何仙姑丫髻两分开。
男子从窗户潜入女子家中,不知女子母亲是否觉察到,正好咳嗽了几声,于是两人在惊吓之中迅速分开,这首山歌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瞬间。其精彩之处一是“成弗得个寺(事)”这一双关语,二是将两人分开的样子比作何仙姑的双髻(何仙姑为未婚女子,故头发梳成双髻)。
瞒娘
阿娘管我虎一般,我把娘来鼓里瞒。正是巡检司前失子贼,枉子弓兵晓夜看。
※近来弓兵惯与贼通气。正恐学阿娘样耳。
不管母亲管教得多严,女儿最后还是瞒过了母亲的眼睛与男子私通。“鼓里瞒”一词,联系卷七的《后庭心》中“鼓当中元宝只要瞒子大大银”来看,殆指将东西藏进鼓里。将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比作贼和巡捕的关系,是一种社会讽刺。此歌与前一首恰好形成对比,前一首写因母亲而幽会受到阻碍的情景;这一首是写即使母亲严防死守,女儿也还是与男子私通。
看星
小阿奴奴推窗只做看个天上星,阿娘就说道结私情。便是肚里个蛔虫无介得知得快,想阿娘也是过来人。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肯定也干过同样的事情。因此只要女儿夜里一开窗向外眺望,母亲就知道她在等男人。这里将母亲写得颜面尽失。
这类涉及与母亲关系的山歌的最后一首是《娘打》,内容是女儿因私通被母亲发现而受到责罚,但她表现得十分勇敢:
娘打
吃娘打子吃娘羞,索性教郎夜夜偷。姐道郎呀,我听你若学子古人传得个风流话,小阿奴奴便打杀来香房也罢休。
前半二句是从歌者的第三人称视角作的客观描写,后半“姐道郎呀”以下为女子的话语(第一人称)。这种结构形式,将在后文详述。
这类描述与作为监视者的母亲之对立关系的作品之后,是《瞒夫》《打双陆》《瞒人》等以女子将与恋人的秘密关系瞒过丈夫或世人之眼为主题的作品。例如:
瞒人
结识私情要放乖,弗要眉来眼去被人猜。面前相见同还礼,狭路上个相逢两闪开。
赠物
结识私情人弗觉鬼弗闻,再来绿纱窗下送汗巾。寿器上剥灰材露布(指事情败露),老阴阳到处说新坟。
棺材是生前制作而保留。掸棺材上的灰尘是因为有人去世。因为有人去世,所以风水先生要选定埋葬的场所,即“说新坟”。“说新坟”和“说新闻”是同音。这是很巧妙地运用双关语的一首。
这首《赠物》与它前面几首以两人的私密关系避过世人耳目为主题的山歌不同,它的主题是因为赠送礼物而导致恋情被人发现。虽然最终结果与前面几首作品正好相反,但在两人恋情的私密性这一点上,它和前几首作品是一脉相承的。
捉奸
捉贼从来捉个赃,捉奸个从来捉个双。姐道郎呀,我听你并胆同心一个人能介好,啰怕闲人捉耍双。
前二句化用了“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的熟语。两人的关系一旦暴露,就会被世人视为离经叛道,从而成为捉奸对象。可女子说“我听你并胆同心一个人能介好,啰怕闲人捉耍双”,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虽然他们的恋情不为世俗所容,但她如此勇敢坚定,是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性。
孕
路来行来逐步移,腹中想必有跷蹊。谷雨下秧传子种,六月里个耘苗满肚泥。
第四句“六月里个耘苗满肚泥”是双关语,指怀孕。这首山歌以农事劳动比喻性的内容,实际上它可能是农人夏天在田间除草时,为了消除劳动疲惫而唱的歌。
又
姐儿肚痛呷姜汤,半夜里私房养子个小孩郎。玉指尖尖抱在红灯下看,半像奴奴半像郎。
她与人私通而有了孩子,即将临盆。在家人面前,她不敢说那是阵痛,喝了生姜汤,以此来瞒过家人。
又
姐儿嘱付小风流,只有吃个罗帐里无郎弗好留。你打听得情郎听我有个成亲日,依先到我腹中投。
这是一首弃婴的山歌。她认为婴儿在谁的肚子里都是投胎,对丢弃的婴儿说,等到自己和情郎正式成亲后,再投胎到自己腹中。
卷一最后的几首是《孕》《不孕》。在描绘恋情中的女子形形色色之样相的《山歌》卷一之最后,是此类妊娠、生育乃至丢弃私生子等内容。
正如以上分析所见,卷一收录山歌总体上的共同主题是身陷恋情的女子之诸相。编者冯梦龙在收集这类描绘女性诸相的山歌时,并没有任意随机编排,而是在其顺序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不妨将卷一山歌的题目,按顺序抄录如下:
《笑》《睃》《看》《骚》《弗骚》《学样》《做人情》《无郎》《熬》《寻郎》《作难》《等》《模拟》《次身》《月上》《引》《走》《半夜》《娘咳嗽》《瞒娘》《扯布裙》《乖》《看星》《娘打》《瞒夫》《打双陆》《瞒人》《赠物》《捉奸》《捉头》《失》《孕》《不孕》
他所下的功夫之一,就是如前所述的将譬如夜间私通、瞒过母亲耳目等具有共同主题的山歌集在一起。
此外,卷一所收山歌总体上是按恋情关系的深入程度而排列的。从一开始的《笑》《睃》到《看》,女子的思慕是逐渐加深的;而到《熬》,则已经陷入热恋中了;接着是《寻郎》《等》等;《模拟》《月上》则是月夜的幽会;《引》《半夜》等是夜里来寻访恋人的男子,接下来则是与之相对的《娘咳嗽》《瞒娘》《看星》《娘打》《瞒夫》等各篇。到这里,两人关系已经非同寻常了。虽然有人捉奸(《捉奸》),但最后还是怀孕(《孕》)了。卷一全体基本上是沿着从恋爱开始,然后两人数度幽会,历经曲折,直至最后生下孩子这种恋情发展线索排列的。冯梦龙在《山歌》之前编成的俗曲集《挂枝儿》,同样也是按卷一《私部》、卷二《欢部》、卷三《想部》、卷四《别部》、卷五《隙部》、卷六《怨部》这种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分卷的。可见在冯梦龙的脑海中,这种分类整理的观念是一以贯之的。
卷一在历来的研究论著中多被称引,学界普遍认为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中歌咏了不少对恋爱极为积极主动的女性,并以她们为第一人称来倾诉内心的万千情愫。此外,她们都是苏州农村或都市的良家女子,并非娼妇或妓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