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儿童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的应用
(一)水族游戏:捡子
1.“捡子”游戏的文化背景
“捡子”也称“捡石子”,在贵州省的水族地区,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儿童自娱自乐,利用小石子进行游戏。这丰富了水族儿童的游戏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
2.“捡子”游戏的主要内容[10]
捡子所需的场地、游戏材料很简单。只需一块类似于棋盘大小的平滑场地,所用的材料就是砂石路上或河滩上捡的如拇指般大小的小石子,经过加工使其变得又圆又滑并且大小近似相等即可。石子颗数有四颗、五颗、七颗、九颗或更多,这取决于手的大小,两手合起来,能捧住就可以。它主要分为向上抛一颗石子和向上抛多颗石子两大类型,比赛的时候双方棋子要一样多。玩法有:“捡小子”“架桥”“大把子”等。在余暇时间和课余时间都可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玩捡子游戏。参与人数不限,当人数少于四人时进行单人循环,否则把人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组数不限,进行分组循环,随意性很大。具体玩法以“捡小子”为例:先将自己手中的四个石子中的一个往上抛,同时扑下三个石子,然后拿一只手的手心接住下落的棋子,接着又往上抛子,在上抛棋子运动的过程中,把刚才散落地上的棋子捡起。根据规则的要求有时捡一个,有时捡两个或三个。玩“捡小子”游戏时,他们往往一边玩一边唱“捡子童谣”:三子亏,亏三子;三子落,捡二着;二着落,捡小子;小子落,一把抓。

图5-10 捡子游戏进行中
3.“捡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力量的发展,以及锻炼幼儿手部大肌肉、小肌肉的发展。
(2)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在捡子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考虑捡石子的策略,以增加自己赢的机会。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参与游戏的幼儿需要观察对方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否则不能够顺利进行游戏。
4.“捡子”游戏的指导
(1)教师要指导幼儿掌握捡子的技巧,正确使用手部力量。
(2)教师要指导幼儿考虑好捡子的顺序,以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
(3)教师要指导幼儿熟悉“捡子童谣”。
(二)水族游戏:编花篮
1.“编花篮”游戏的主要内容
“编花篮”游戏至少需要三个幼儿参加,一般3~6人最为适宜。首先幼儿站成一个圈,手依次搭在前面幼儿的肩上,幼儿伸出右脚,依次勾住前一个幼儿脚弯曲的部位,直到最后所有的幼儿都已经勾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要边念儿歌:
编、编、编花篮,
花篮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站得稳,跳得齐。
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在游戏过程中,若是有幼儿的脚掉下来了,这个幼儿游戏失败,则退出游戏,其他幼儿继续游戏。

图5-11 儿童正在玩“编花篮”游戏
2.“编花篮”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有利于锻炼幼儿单脚跳的能力,利于幼儿动作发展。
(2)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使其相互配合完成游戏。
(3)边念儿歌边游戏,利于增加幼儿兴趣,使得幼儿情绪愉悦。
3.“编花篮”游戏的指导
(1)指导幼儿先学会“编花篮”游戏的儿歌,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
(2)指导幼儿之间合作、沟通,使得游戏时间更长。
(3)指导幼儿掌握身体平衡能力,并尝试不同方法进行编花篮。
(三)水族游戏:踢毽子
1.“踢毽子”游戏的主要内容
踢毽子,可以用盘踢、拐踢、绷踢、踹踢等方法。用脚的内侧踢毽子成为“盘踢”,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用脚的外侧踢毽子成为“拐踢”,脚要向身体后方弯曲,这种方法较难掌握。用脚面踢毽子成为“绷踢”,用脚心或脚外侧踢毽子成为“踹踢”。

图5-12 在玩“踢毽子”的儿童
2.制作“踢毽子”的游戏材料及过程
准备好一块布、几枚硬币、塑料吸管、鸡毛,把硬币放在布的中央,并用布把硬币包裹起来,使得四周都是严实的,若有不严实的地方可以用针线缝合一下便成了毽子的底座。再把塑料吸管的一小部分取下3~4厘米,并把一端剪成3瓣,长6~7厘米,将其缝合在底座的中央。最后再将鸡毛插进塑料吸管里就可以了。
3.“踢毽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幼儿游戏时是一只腿单独站着的,幼儿身体平衡性好的话才会有利于游戏顺利进行。
(2)促进幼儿眼、腿的协调。需要幼儿腿、眼相互协调才能够掌握踢毽子的技巧。
(3)利于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幼儿完全集中注意力才能够用脚接住毽子,否则是接不住毽子的。
4.“踢毽子”游戏的指导
(1)教师指导幼儿掌握“踢毽子”游戏的技巧,一般要求幼儿掌握盘踢的方法最适宜,幼儿最容易学会。
(2)指导幼儿掌握好身体的平衡性,提前练习单脚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