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三维视野[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3][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
[5]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6]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7]符太浩.溪蛮丛笑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8]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9]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0]麻国钧,麻淑云.中华传统游戏大全[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11]赵庆伟,朱华忠.游戏风情[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2]杨凯.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3]徐莉,彭海伦.毛南族儿童的棋游戏及其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9(2).
[14]朱静.幼儿晨间活动器械多样化使用的探索[J].江苏教育报,2012(1).
[15]张琴.幼儿晨间活动的高效性组织策略[J].科技信息,2010(12).
[16]康烽.幼儿晨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指导[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7).
[17]陈丹丹.如何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提高幼儿活动兴趣[J].成才之路,2011(22).
[18]蒋玉英.促进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J].东方青年·教师,2012(2).
[19]徐玲芳.幼儿园晨间操作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江苏教育,2013(9B).
[20]周毅东.一日之计在于晨——民航广州幼儿园的晨间活动[J].教育导刊,1996(11).
[21]柳阳辉,张兰英.学前儿童游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4]秦元东,等.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现状与传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5]林崇德.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6.
[2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8]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01-05.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09.
[31]李兴.重庆市大足区S幼儿园石刻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32]夏加泽.有趣的布依族“糠包”[J].贵州民族研究,1987(3).
[33]杨海燕.侗族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价值分析[D].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2.
[34]刘恩伯,等.汉族民间舞蹈介绍[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5]泰戈尔.儿童[M].倪培耕,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6]刘晓东.解放儿童[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7]姜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8]周菁.仡佬族食俗“三幺台”价值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5(5).
[39]樊婷婷.融入三幺台文化的幼儿园礼仪教育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6(1):3.
[40]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1]梁小丽.八音坐唱——布依族儿童的启蒙之音[J].教育文化论坛,2012(2).
[42]张章.说文解字(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43]赵红月.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现状调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44]张燕.幼儿教师常用资料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5]舒姣云.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6]阿娜哈曼.挪威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J].王蕾,译.幼儿教育,2006(7).
[47]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爱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8]曹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仡佬族“打篾鸡蛋”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6).
[49]王亚琼.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史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0]毛连塭.特殊儿童教学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
[5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52][美]丹尼尔·P.哈拉汉,詹姆斯·M.考夫曼.异常儿童特殊教育概论[M].高卓,张葆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53]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4]肖征.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3.
[55]李资渝.洛温菲尔德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56]徐儿.中国台湾大陆两地游戏治疗研究之比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0).
[57]张红静,等.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Halstead-Reitan Battery神经心理测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6).
[58]单大卯.对城市与乡镇幼儿园810名3~6岁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测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2).
[59]辽宁,彭俊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概念溯源[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60]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1]牟映雪.学前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2]梁小丽.黔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习俗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
[63]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64]张军,梁小丽.“游”而不“戏”的民间传统儿童游戏[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4).
[65]刘慧.当代幼儿原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2(2).
[66]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园教改,2004(1).
[67]陈多仁,雷经国.民族文化传承中民族聚居区高校的作用分析——基于西北四所民族院校调研报告[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68]张新立.鹰雏虎崽——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9]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间论坛,2005(1).
[70]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1]张琴.幼儿晨间活动的高效性组织策略[J].科技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