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新闻报道案例分析[1]

第四节 现场新闻报道案例分析 [1]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虽然是我们不愿回首的惨痛往事,但就重大新闻直播的角度来说,这不啻为一个经典的案例。

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一存放危化品的仓库发生剧烈爆炸,爆炸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事故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团队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报道。

图1.18

图1.19

以下是位于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内的主播白岩松与位于爆炸报道现场的记者蒋林之间的一段对话——

白岩松:

接下来,你刚才提到了防化人员,那现在第一个在现场是否还有燃烧点?是否还有火光?另外防化人员之前就说要进入到核心区,现在是否已经进入?据你了解的情况……

本台记者 蒋林:

好的,我先来请大家看一看,我们车载的一个远景的摄像机,能够给到的此时此刻,距离我1.3公里以外的一个画面①,天色渐暗,但是很明显在我的身后,会有一片天际是能够被照亮的,而这个光亮点并不是一处,从我这个角度上看,其实它是一条线,它也就在告诉我们其实我身后不止一个起火点。我也想请车上的导播为我们给出另一个画面,这是今天晚上7点20分,我们在能见度允许的情况下最后进行的一次航拍②。

在这个时候升空,其实天色渐暗,和我们下午最大的区别就是除了烟柱,除了可能白色、灰色或者黑色不同的浓烟之外,我看到了非常风明显的明火,这也就告诉我们,其实现场的这火势,虽然它可能和昨天比较起来,也许它的再生呈现一个减小趋势,但是现场仍然有不少的起火点。③

在这一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分析在这一场直播中,为了记者蒋林表达的全部内容,导播就需要与同事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细致的前期准备:

(1)为了让观众直观地看到现场记者所言及的“车载的一个远景的摄像机,能够给到的此时此刻,距离我1.3公里以外的一个画面”这一段话所表述的场面,导播必须首先确定现场记者直播点的位置(也就是确定现场记者的站位以及拍摄现场记者口述场景的机位)。直播团队必须在直播前对爆炸现场进行细致的查勘分析,他们需要确定哪些部位是需要重点呈现和阐述的,而这些部位能否进入,是否安全等问题也是制约直播团队确定点位的关键因素。

(2)现场记者表述的“我也想请车上的导播为我们给出另一个画面,这是今天晚上7点20分,我们在能见度允许的情况下最后进行的一次航拍”这一段话,涵盖了导播在直播前的几项准备工作:其一是确定摄像机类型,比如为了全景展现新闻现场画面,最好的选择就是航拍。其二是要将航拍素材进行简单剪辑,继而上传至播控系统硬盘准备随时切换播出。其三是要为该画面配以说明性字幕。(导播必须在制定航拍方案之前,与当地空管及公安部门衔接,确认该区域是否为禁飞区)。

(3)“在这个时候升空,其实天色渐暗,和我们下午最大的区别就是除了烟柱,除了可能白色、灰色或者黑色不同的浓烟之外,我看到了非常明显的明火,这也就告诉我们,其实现场的这火势,虽然它可能和昨天比较起来,也许它的再生呈现一个减小趋势,但是现场仍然有不少的起火点。”这一段表述很关键,这需要导播与现场记者共同完成,导播将航拍拍摄和剪辑好的爆炸现场全景画面首先让记者本人观看并且熟记于心,同时记者需要组织好阐述这些画面的语言供直播时阐述。

(4)最后,导播团队与记者沟通及确认现场新闻内容的阐述顺序。

当然,新闻直播拍摄的器材配置也是需要导播细致考虑的项目,比如在本案例中,他们采用了70倍变焦倍率的长焦摄像机来带领观众“进入”爆炸现场,当然,这样的技术手段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于是,航拍就成为另一个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新闻节目直播工作中的导播人员,不仅仅是需要具备极强的“抢新闻”的意识,而且,还需要具备“知道怎么抢新闻”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