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团队的“头脑”

三、制作团队的“头脑”

在一档节目制作团队里,它包含了很多的部门,如策划师、灯光师、舞美师、编导、后期剪辑,等等。导播需要和所有的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他需要把所有部门的精髓都吸收进自己的摄制团队,并用镜头语言完美呈现。

(一)呈现舞美设计的“美”

电视综艺节目的舞美设计会比访谈节目、新闻节目、体育类节目形式更为丰富,色彩更鲜活。导播为了凸显节目舞美设计往往会用上摇臂和轨道拍摄,用大全景、平移镜头、推拉镜头来呈现演播厅的舞美设计(图3.4)。

图3.4 《星光大道》舞美设计呈现

可见,舞美师的所有心血都要通过导播对切换台的控制来呈现给大家。在《康熙来了》节目中,开场10秒钟,往往导播都会把时间留给舞美师,通过镜头随开场音乐的变化,将演播厅里个性化、梦幻化的舞美设计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感受置身于演播厅里参与节目。

(二)配合主持人的“料”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通常都是团体作战。导播在安排机位拍摄主持人时,就要根据主持人的站位、排位来设置。在节目中,本身主持人就是有“料”之人,比如《百变大咖秀》中,主持人谢娜每期变化莫测、量身定做的服装,经常都能成为主持人的“料”。从“贾宝玉”到“唐僧”,从“小龙女”到“济公”,……谢娜扮演过很多的角色,每一期的开场导播都会从不同角度去拍摄谢娜服装上的亮点。在《天天向上》的一期节目中,欧弟问大家:“听懂了吗?”导播还特意安排摄像上下点了点摄像机,从屏幕上做出点头状,以配合主持人的回答,使场内外互动趣味增强。

(三)舞动音控师的“节拍”

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中,音乐音效是带动气氛的重要元素。让音乐和画面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让音效为视觉画龙点睛,都是需要通过导播实现的。

1.导播需要领悟音乐音效旋律、节奏、情绪等

导播需要领舞音乐音效旋律、节奏、情绪等,例如:快乐大本营的《啦啦歌》。《啦啦歌》传递着一种快乐愉悦的情绪,所以导播通过运动镜头(急推急拉镜头)、快切技巧,随着音乐的节拍,将《啦啦歌》的情绪表达出来,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开场就有轻松的状态。

2.配合音效效果

台湾综艺节目是最喜欢用音乐音效效果制造气氛的,一般情况,他们还邀请现场乐队。颇受欢迎的《大学生了没》,在一次主持人与现场嘉宾互动的时候,主持人说到剔牙事件,音控师迅速给了磨牙声,这时导播也及时安排移动机位上前抓拍了嘉宾“大门牙”特写,使喜剧效果完美地出现在屏幕前。如果只有音效,只有主持人的“笑话”,没有镜头语言的表述,观众们是看不到任何喜剧效果的。

(四)跟随灯光师的“变幻”

电视综艺节目经常都会出现嘉宾的才艺表演,或者是一些特殊灯光效果,导播要根据灯光的“变幻”而“变化”。在《壹周立波秀》中有一个“立波梦话”环节,灯光师用两束定点光营造两个人物的交错时空感,随之导播在切换时也对各个人物分开处理,如变魔术般创造了不同的“梦话”时分。有时候导播还利用灯光通过摄像机制造出来的光晕、光斑效果,增加镜头的美感;有时候根据灯光师调制不同色彩、不同色温的灯光,导播也能营造出不同的“色彩世界”。

(五)预留后期字幕的“位”

除现场直播以外,现场录制时,往往是没有叠加字幕的,所以导播在对摄像调控时,需要为后期工作人员预留字幕位置。如嘉宾上场时,可能后期工作人员需要有字幕介绍嘉宾,那么这时候摄像机的构图和以往有少许不一样了。如以下两幅图是同一机位拍摄同一主体内容(图3.5,图3.6)

图3.5

图3.6

以上两幅图,如果画出一个九宫格,大家就显而易见了。图3.6人物主题在九宫格的中央,图3.5的主体任务为了预留右面后期字幕的位置,镜头的构图调整了,主体人物偏向了左一点。可见,导播在部署机位的时,还要前瞻性地考虑给后期工作人员预留字幕、效果文字、特效图等位置。

(六)体现编导方案的“价值”

电视综艺节目的编导们,将自己的思路、心血、智慧汇聚到电视节目台本以后,还需要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感受到电视节目带给他们的“轻松娱乐”,而观众们直观感受的就是导播给的画面。编导们的台本有内涵、有深度、有猛料、有价值、有经典……导播都要通过镜头语言制订出拍摄的可实施性方案。编导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担负着拟定节目前期策划,监督节目录制,审核后期制作成品等重任,当编导和导播发生意见分歧时,导播要站在整个团队的立场去处理问题,尊重编导意见,按照编导口令去实施拍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