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眼睛”
什么是“眼睛”,是每个人对光影的感知器官。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播,首先要知道你的受众,想要看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所以,导播需要深入受众生活,去思考去体验受众从镜头渴望看到什么,再把受众期望看到的视觉效果、光影效果,通过技术处理,传到荧屏上,给受众带来精神盛宴的享受。在收视率高低决定电视节目成败的今天,“做好观众的眼睛”是作为导播的第一要素。
(一)审美的需要
苏格拉底对美是这样判断的:“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在或传达,或者是任何你喜欢称呼的东西。”世界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电视娱乐节目是集趣味性、互动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形式,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娱乐不等于“愚”乐,切记不能让节目走向低俗化。
1.发现美
作为导播需要给大众带来视听的“美味”、艺术的“美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要善于去发现,察觉节目带来的美的享受。比如说,在中央电视台六套的《创意星空》节目中,年轻的服装设计师们,设计出一套又一套精致、有个性的服装,导播用镜头去发现这些服装上“美”的符号,当模特们在展示服装过程中,导播通过大全景到中景的推镜头服装局部的特写镜头
摇臂对服装的环形拍摄
平行轨道平移镜头的拍摄,使年轻设计师们设计的服装完美地呈现在镜头前,也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带来美的享受。
2.修饰美
在节目录制中,如果导播还能做到修饰美,那就是画龙点睛了。《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主持人中,吴昕青春可爱的风格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而吴昕经常被快乐家族调侃为“小粗腿”,我们却很少在电视屏幕上发现吴昕的“小粗腿”,因为每次出现吴昕的镜头时,导播会善意的运用中景、远景来交代,避开拍摄主持人吴昕“小粗腿”的尴尬。
(二)寻找“亮点”
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亮点”是丰富多样的,往往“亮点”也是观众朋友选择娱乐节目的原因之一。“亮点”可能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的“笑点”上,也有可能出现在节目中的“爆点”上,或者节目中的“看点”上。
黑龙江卫视有一档收视率很高的综艺节目,名为《爱笑会议室》,他们有一期经典之作《快与慢》。大概讲述的是一段台词,演员按照导演说的慢慢演和快快演,以及快慢结合演,由此展现带来的笑料。在情景进行到“慢慢演”时,导播结合演员台词,故意拉长每个镜头使用的时间,使镜头带来的视觉节奏更慢,更有料。当情景进行到“快快演”时,导播将切换的节奏变快,镜头变化增多,更有喜剧效果。在“快慢结合”情景时,导播去抓住每个演员的特写镜头,把演员的表情在镜头前发大,使这期《快与慢》成为网络点击率颇高的作品。
(三)把握“细节”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导播在录制节目时,对细节的处理更能体现一个导播的能力。比如说,“歌神”张学友在唱歌陶醉的时候,经常会做出自己特有的手势(图3.1),这个手势常常被他人模仿,成为张学友的一个“标志”。每次在录制张学友唱歌时,相应节目的导播都会刻意给张学友这个手势镜头特写,观众们也会在电视机前对此津津乐道。作为导播要善于去抓住嘉宾们在场上这些特别的、有个性的动作或表情。在有学生参与录制的一期电视娱乐节目《夏天的“疯”》中,学生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也符合主题的装饰话筒(图3.2)。
导播安排摄像人员选择一定角度拍摄主持人说话时,使观众产生主持人在品尝冰激凌的错觉,从而这个细节和该期主题也结合到了一起,同时也成为“亮点”。
图3.1
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