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令的精准

一、口令的精准

导播口令需要“对症下药、对号入座”,一般情况下,导播在对摄像师下达口令需要包括以下信息量:

1.人员的选择

简单地说,为了方便导播切换信号,导播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直呼摄像名字,开播之前导播都会给摄像明确分工。比如:1号摄像师,A机位、左机位等,这些称呼可以根据导播的喜好或者团队成员之间默认信息为准。

2.机位构图的选择

其一,如果导播需要的是固定镜头画面,导播口令中,需要包括:景别大小,被拍摄者对象等内容。比如:主持人和嘉宾的中景,2号嘉宾的眼睛特写等。

全景:被拍摄人物全体及舞台全貌。

中景:人物之间关系,对话关系、位置关系等。

近景:表现舞台某一部分或某一人物。

特写:突出表现人或物。

其二,导播需要的是运动镜头,比如:推、拉、摇、移、跟,这时候导播的口令除了描述被拍摄对象,最好包含了起幅和落幅的画面描述。如“左机位从舞台全景推至主持人近景”这个口令表述的是左侧机位运动的起幅在“舞台全景”,落幅在“主持人近景”,很准确地给摄像师传达了镜头拍摄的要求,摄像师也能很准确地通过操作摄像机,向导播返还信号。

3.时间节点的指令

导播口令一般会概括三个时间段:准备、开始、结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导播需要给摄像预留充分调整机位的时间,而且以确保输出信号的准确性,导播还有可能在PVW(预监信号)上提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号指令:“2号机准备,3、2、1走……接4号机准备,3、2、1走……”因为当导播把机位信号一旦切出,摄像师就必须按照导播预先分配好的机位镜头去执行,所以导播在使用某个机位前,需要和摄像师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摄像师最后拍摄的播出画面是可行的。同时口令一旦结束,摄像师方可开始下一个镜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