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播如何与摄像师合作?

二、导播如何与摄像师合作?

(一)导播在调度中清晰传达自己的指令

是否正式进入到录制状态,指挥权在导播手里,一旦所有条件成熟,导播即可发出倒计时指令,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导播必须在整个工作中使用标准规范的术语和指令,导播在发出任何指令时,都应该做到“指令清晰”“信息完整”“简短快速”三大原则。贯彻这样的原则,可以帮助导播最快捷、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时,这样的指令,也更能让受令者以最短的时间明确相关信息,并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准确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结果。

导播指令分为计划指令和非计划指令两种。所谓计划指令,是建立在工作台本基础上的规范指令,就以摄像而言,在台本上约定的某机位相对固定的拍摄内容以及规范的拍摄手法,即是计划指令,比如张学友演唱会上的这个画面:(图6.14)

图6.14

图6.14为该演唱会中某一机位所负责的画面,在录制工作台本中,导播约定好该机位在张学友演唱这首歌曲时,相对固定在张学友的中景取景上,在这样的固定计划指令下,摄像师必须按照标准规范的拍摄手法执行拍摄任务,此画面的构图就是一个标准的九宫格式构图,很规范,很标准,四平八稳,视觉中心点,也就是歌手张学友的眼神正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之上,这样的画面,不会存在技术和表达方式上的硬伤,但其表现力却显得较弱,不会带给观众新鲜感以及某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就更谈不上有某种情绪上的良好表现了。

图6.15

但图6.15的这个画面就大不同了,正如中国国画中的留白,这个画面的构图就留出了一大片模糊的“空白”,按标准的构图原则来说,这个构图明显违背了一个重要原则——黄金分割构图法,画面主体并不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视觉中心,也就是张学友的眼神也不再黄金分割点上——但是,这个画面留出的空白,却为观众留出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正是画面中心点没有处于观众的视觉中心,反倒让观众的思绪不受视觉选择的影响,从而腾出了空间,这个空间恰恰就是留给观众在情感上去感知,去共鸣的。

这样的构图方式,不会成为整个演唱会的常态,因此,这样的画面不会列入到计划指令的范畴,也就是说,这样的画面,是非计划指令的结果。非计划指令指的是导播在录制过程中随表现方式和手法的需要而临时发出的指令。这些指令通常都是即兴的,但也有大部分是在排练期间就已形成的构思。

当然,非计划指令既然是临时指令,导播在发出这样的指令时,就一定要贯彻“指令清晰”“信息完整”“简短快速”三大原则,比如,下面这个画面,导播应该怎样指令摄像师完成如下(图6.16)这个构图呢?

图6.16

首先,我们看看导播新手在发出指令时通常会犯下的若干类型错误,这些错误不一定不能完成指令摄像完成任务,但肯定不能让摄像完成这样一个构图:

①“3号机,卡住张学友”。

②“3号机,给张学友全景”。

③“3号机,把张学友放在画面左边”。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指令的问题所在:

①这是很多新手在比较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容易犯下的错误——“卡住张学友”,这个“卡”字本身就非常不标准,不规范,虽然摄像师也可能明了导播的意图,但问题是,摄像师会很迷茫:我该怎么“卡”呢?“卡”到什么样的景别呢?

②这个指令其实很简短,也很清晰,如果不考虑画面特别构图的需要,这句指令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导播本身的意图并非简单的标准构图,而是要将画面进行留白,而这个指令中,却并未将这个重要信息表达出来。

③这个指令就弥补了第二个指令的缺憾,但却没有第二个指令中表达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摄像师应该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景别呢?

那么,导播应该怎样简短而准确的传达这个指令呢?

“3号机,放张学友全景在画面左边线旁”——这样,摄像师就能按这个指令完成这样一个构图了。

如果导播还需要将镜头运动起来使用,那么,就应该在这个非计划指令中加入“如何运动”的信息,比如:“3号机,从架子鼓左摇,放张学友全景在画面左边线旁固定,按歌曲速度摇动。”

(二)导播需要随机应变

当然,要让摄像师按照导播所需要的速率特别是按照歌曲表现的需要来运动摄像机,一个懂音乐的摄像师或对音乐有感觉的摄像师是达到这个要求最起码的基础。而在彩排阶段,导播与摄像之间对画面运动速度表现力所达成的共识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画面运动与情感表达这两者间的关系有着太多主观色彩认知和解读,因此,导播和摄像间在主观上达成的共识,才是录制时摄像师完美表现导播意图的重中之重。

而某些歌曲会有快节奏急速表现,比如以160~218拍的速度,那么,导播就无法进行单个镜头的单独调度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发挥计划指令的作用了。一般来说,处理这样的歌曲片段(这样的节奏片段通常会处于歌曲的高潮或是结尾部分),导播通常都会采用画面极快速无序随机切换衔接的方式来处理,此时,导播在切换台上的PROGRAM切换键上会在事先计划好的机位间快速切换,导播的手指在切换台上按动信号源选择键的速度和节奏,就配合这首歌曲的节奏进行,导播应该在这些按键上找到类似在钢琴键上演奏同样节奏曲目的感觉。

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个时候,处于导播切换选择范围内的各个机位,会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里所谓的固定并非“固定镜头”的概念,而是要处于导播录制台本中约定好的“预设”状态,只要各个机位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该固定的固定,该运动的按照计划指令运动,这样,导播就可以心无旁骛、放心大胆地在这些机位间随意切换了。

演唱会的导播,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在工程技术层面相当复杂,而且在艺术表现层面的要求也相对很高。身为演唱会导播,他应该是集视音频系统应用工程师、电视画面剪辑师、现场导演、现场录制团队调度指挥等角色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播,夯实自身的基本功很重要,比如强化自身对于视音频系统应用工程的研究,如果说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进行系统、富有逻辑性的学习,那么,诸如强化自身对音乐,对画面语言等艺术表达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自身思维的敏捷,甚至是人脉关系的畅通等等“软实力”,就只能靠自己在潜移默化间的自我提升了。总之,衡量一位优秀演唱会导播的标准相当多元化、系统化,加强自身文化艺术底蕴,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演唱会导播必须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