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乐团的认识
(一)西洋管弦乐队
西洋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
1.弦乐器
弦乐器一般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等。
(1)小提琴。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2)中提琴。中提琴是一种中音乐器,外形及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体略大,琴身长度一般为42.5厘米。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作为独奏乐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辉煌性和大提琴的浑厚有力的音响,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在演奏协奏曲时可以和乐队进行较量。
(3)大提琴。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
(4)低音提琴。低音提琴是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
(5)竖琴。竖琴音质柔美、华贵,在乐队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竖琴是弹拨乐的音色,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弹拨乐组,所以将它归在弦乐器家族。
弦乐器都是靠“弓”和“弦”作用力而发声。一般左手按拨琴弦,右手运弓。在摄像师拍摄此类乐器演奏时,对乐器的局部拍摄要注意“弓”和“弦”的位置,还有演奏家们对它们的把控。
2.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一般有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大管、低音大管等。
(1)短笛。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是长笛家族的一种变种乐器,也是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包含三个八度。由于音色尖锐,富于穿透力,使整个乐队的乐声更加响亮、有力而辉煌。常用来表现凯旋、热烈欢舞或描写暴风雨中的风声呼啸等。
(2)长笛。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
(3)双簧管。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出色的独奏乐器,同时也善于合奏和伴奏。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定音)。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被誉为“抒情女高音”。
(4)英国管。英国管是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族乐器,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
(5)单簧管。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6)低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是木管乐器的一种,通常用非洲黑木制造,由木料、硬橡胶或金属制成,有一个鸟嘴形的吹口和圆形的空心,管身是可装拆的喇叭口,管体成圆筒形,下端为开放的喇叭口。在吹口处固定一个簧片,吹奏者通过簧片和吹口的空间吹气时,并配合下唇适当的压力,薄薄的簧片尖产生振动,使乐器管内的空气柱开始振动,因而发出柔美的音色。
(7)大管。大管一般指巴松,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8)低音大管。低音大管是大管乐器的同类乐器,记谱与指法和大管一样,发音比记谱低八度。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二或第三大管合奏,它常用来充实木管组的低声部。低音大管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乐器,音色和大管相似,但显得更浓厚、暗淡,听起来阴险狠毒,能完全的诠释黑暗和恶势力的全部。
木管乐器属于吹奏类,通过堵住和放开特定的音孔改变管身的有效长度来产生不同的音高。演奏者需吹气,让空气在管中震动而发出声音。导播在拍摄此类乐器演奏时,可以注意拍摄演奏家们手指的变换。
3.铜管乐器
铜管乐器一般由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低音大号等。
(1)圆号。圆号是唇振动气鸣乐器,又称法国号。它是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圆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圆号声音柔和、丰满,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在交响乐队中,通常使用4支圆号。
(2)小号。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其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是很大。
(3)长号。长号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其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
(4)大号。大号是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与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乐队和奏的基础。大号是有活塞的乐器,吹奏灵活。大号的断音有些迟钝,但仍很清楚,强奏的效果比弱奏好。虽然发音迟钝,但大号能用“双吐”和“三吐”等演奏方法。
(5)低音大号。低音大号与小号、长号等其他铜管乐器类似,低音号的发音依赖嘴唇碰触金属号嘴来震动。低音号的号嘴非常深,有时被称为“杯形号嘴”。演奏者的嘴唇在气流的推动下在号嘴内震动,带动整个低音号的管身内的空气柱震动,并形成一个驻波。驻波的波长受演奏者的嘴唇、气流以及按键的控制,决定了所发出的音高。
钢管乐器演奏时,演奏者的嘴型、气息直接影响演奏效果。然而往往因演奏者演奏时情感投入,嘴型和气息会使演奏者面部表情不是特别雅致,所以要尽量避开拍摄演奏家脸部大特写。
4.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三角铁等。
(1)定音鼓。定音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鼓面、鼓桶以及鼓槌组成。鼓面用动物皮革或塑胶制作。鼓桶原来用铜制作,现在通常使用比较轻的合成纤维材料。定音鼓是管乐队或交响乐队中的基石。
(2)大鼓。大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
(3)小鼓。小鼓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小鼓的奏法与大鼓基本相同,但由于鼓面较小,音色的变化不如大鼓明显。小鼓击音比大鼓高,声音较结实,余音较短,故小鼓常参加合奏或伴奏,与其他敲击乐器同时或交替击奏。
(4)三角铁。三角铁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族,无固定音高。可发出银铃般的颤音,为整个乐队增加一种特殊的色彩,其点缀作用十分明显。它还能奏出各种节奏花样和连续迅速的震音,尽管音量微弱,但这种美妙的感觉仍可回荡在整个乐队之中
打击乐器都是依靠演奏者敲击乐器发声,这就要求导播画面的节奏和演奏家敲击乐器的节奏要保持一致。
5.指挥家
指挥是一个乐团中的核心灵魂人物。他拥有无限的权力,在乐团演奏时,指挥通过手势、肢体、表情、神态等控制整首曲子速度、情绪、乐器之间的配合及演出的效果与作品结构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最重要的是他还负有激发乐团成员最佳潜能的责任。
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指挥站立并面对自己的乐团,因而将背对观众,所以导播在布置设计机位时,一定要安排拍摄指挥正面的长焦镜头机位。此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机位之间的穿帮镜头出现。
6.首席演奏员
各类乐器都有首席演奏员,比如,首席长笛、首席单簧管、首席双簧管、首席大管,他们在乐队中演奏技术较好,常常在管弦乐队中担任独奏、重奏、协奏或复协奏以及木管四重奏等任务。比如:小提琴与单簧管的对位声部与乐队的协奏,大提琴与长笛的对位声部与乐队的协奏等。另外,由于在总谱上首席演奏员的声部常写在同类乐器的第一声部位置,从乐曲演奏上讲,技巧性强,难度大,所以有时候也常常用第一演奏的称呼。比如,第一长笛、第一双簧管、第一单簧管、第一大管。整个木管组有一个声部长,负责声部排练。铜管组的整体音色比较统一,当它们在管弦乐队中进行合奏时,如音区合适将长于表现一种气势磅礴、凯旋、英勇斗争的光辉形象。在乐队的高潮和爆发点部位往往离不开铜管乐器组演奏,当他们利用中低音区暗淡、浑厚的音色演奏时,非常适合表达一些悲壮、葬礼的情绪。在演奏中,小号较灵活,擅长奏歌唱性旋律、进行曲节奏性音调以及灵活、快速的片段;圆号、长号,灵活性稍差,擅长演奏稍慢性质的音乐。另外这一组还有特殊的功能,比如圆号的堵塞音,小号的弱音器,长号的滑奏,都将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一组里也分别有首席小号、首席圆号、首席长号,有时按第一小号、第一圆号、第一长号来称呼,首席演奏员将担负本组内第一演奏任务。整个铜管组也有声部长,担任分部训练。打击乐器组,这一组是整个管弦乐队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是增强整个乐队的节奏性,增大乐队气势,制造高潮。由于它有无音高的特殊音响,所以还有助于构成一定的场面意境,或模拟某种特殊音响效果,如雷声、雨声、钟声等,这一组里以定音鼓演奏员担任声部长。弦乐器组有着统一的、优美的、最接近人声的音色,它在乐队的功能上一般多演奏最富于歌唱性和表现力的旋律,它是整个管弦乐队的基础,在演奏的瞬间它的合奏可达到力度变化的极弱到极强进行,它的各种技巧演奏可表现任何情绪变化、色彩变幻以及形象特征。尤其是小提琴声部,它是管弦乐队的“灵魂”,在演奏中一般分作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进行演奏,有时为了某种音乐需要,第一、二小提琴齐奏。当第一小提琴演奏高把位旋律时,为了和声里和弦的排列,第二小提琴低八度重复第一小提琴好像包腔奏;或者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大提琴参加和声织体演奏。另外整个弦乐组都有弱音器奏、泛音奏、滑奏、弓杆奏、拨奏等特殊手段,制造乐队中特殊效果。这组里的首席演奏员分别称第一小提琴首席、第二小提琴首席、中提琴首席、大提琴首席、贝大提琴首席,这里第一小提琴首席同时又是整个管弦乐队的副指挥,有时可代替乐队指挥进行乐队排练。这些首席有时独奏,有时和其他组首席演奏复调声部,有时他们一起在大乐队中演奏四重奏。
7.常见乐团乐器布局
第一种:指挥左手是一提,再往里是二提,竖琴在二提侧后方,指挥右手是大提,再往里是中提,低音提琴在大提和中提后面;指挥正对的是管乐部分,第一排从左到右是短笛、长笛和双簧,第二排是单簧、小号和大管(有时还有次中音),第三排是圆号,长号和大号(圆号有时也把一声部放在第二排);第四排是打击乐:大军鼓,小军鼓,定音鼓、镲。若有独奏乐器一般在指挥左手靠一提的位置。这种排列方法目前比较常见。
第二种和第一种的差异在于大提和中提位置互换,低音提琴和打击乐器一起被安排在管乐最后一排,强调声音的递进,只在一些大型欧洲乐团使用。
图4.2
(二)民族乐队
民族乐队又称“民族管弦乐队”,由几十人至一百多人组成。我国民间常见的民族乐队有:以打击乐为主,丝竹为辅的“锣鼓”乐队;以打乐、管乐为主,辅以弦乐的“鼓吹”或“吹打”乐队;有以管乐为主,辅以弦乐、打击乐的“吹歌”乐队;以丝竹为主,打乐少用的“丝竹”乐队。现代专业民族管弦乐队通常有拉、拨、击弦以及吹打等五组乐器组成。作曲家或指挥家也可根据需要而有所增减,常加用的乐器有中胡、中阮、大阮、键盘笙等,主要用以演奏民族管弦乐曲以及伴奏独唱、对唱、戏曲、曲艺等。
1.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有高胡、二胡、中胡、革胡等。
(1)高胡。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高胡与二胡基本相似。主要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筒后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钢丝弦,也有外弦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的。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
(2)二胡。二胡是中国古典乐器,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
(3)中胡。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最善于演奏一些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旋律。
(4)革胡。革胡是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由20世纪5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的演奏有很大的张力和表现力,演奏者会随着旋律的演奏变化,情绪或激昂或陶醉或沉浸,导播在设计这些乐器的画面时,可以将演奏者的表情和神态一同设计展现。
2.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有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等。
(1)柳琴。柳琴是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2)扬琴。扬琴是击弦乐器,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3)琵琶。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4)阮。阮既是一个姓氏,又是一种乐器名。乐器阮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之分,将其组合起来便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中阮、大阮应用广泛,小阮和低音阮几乎不用。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
(5)三弦。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其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6)筝。筝又称古筝、秦筝,是一种中国传统弹弦乐器,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
此类乐器的演奏被称作为“指尖上的舞蹈”,演奏家们指尖拨动琴弦的变化美轮美奂,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的导播在画面的设计中,将演奏者演奏乐器时“指尖上的舞蹈”和导播控制画面时“指尖上的舞蹈”相吻合。
3.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有曲笛、梆笛、新笛、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等。
(1)曲笛。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2)梆笛。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特殊技巧。
(3)新笛。新笛又称作十一孔笛,是一种中国近代受西方乐器影响,以十二平均律的原理改制的笛子。新笛与传统中国笛类最大的差异,是在原本的六个按孔之外增加了五个,而相较于八孔的箫(有右手小指孔及左手拇指孔)则是增加了三个,包括增加了右手拇指孔、左手小指孔以及使左手食指必须同时兼顾两个孔。
(4)唢呐。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产生于河南沁阳,后来走上国际。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5)笙。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4.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有堂鼓、碰铃、锣、云锣、军鼓、木鱼等。
(1)堂鼓。堂鼓又叫做同鼓、战鼓,清代则叫它杖鼓。鼓框是木头做的,两面蒙上皮革。现代堂鼓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面直径分别为22、25、32厘米,鼓高都是33厘米,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后一种堂鼓音色宽厚。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上,用木头做的双槌敲击。
(2)碰铃。碰铃古代称星、铃钹,是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的互击体鸣乐器。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碰钟、双星、撞铃、双罄、声声、水水等名称。
(3)锣。锣身为一圆形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其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
(4)云锣。云锣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流行于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我国的其他广大地区。
(5)军鼓。军鼓是击奏膜鸣打击乐器,是由金属框架和两端蒙着塑料或皮革制成的面组成的圆鼓,在交响乐队、行进的军乐队和爵士乐队中广泛使用。军鼓的型号千差万别,其直径和深度亦不相同。敲击那一面的顶部被称为敲击膜;底部由绷在皮面上的响弦(由一串羊肠、尼龙或钢丝制成的弦)组成,称为响弦面。击敲鼓面时,响弦面的弦发生共振,产生格格的响声。音质可通过将弦拧松而改变,使鼓发出低沉、暗淡声音;也可在敲击面上放一块布,产生弱音效果。用两个木制、胶合木或金属制成的鼓槌演奏,由鼓槌所获得的特殊效果有滚奏、快速装饰音等。
(6)木鱼。木鱼是一种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
5.民族交响乐队座位列席排位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其中吹管乐组包括唢呐8人、笛子4人、笙4人、管子2人和洞箫1人;弹拨乐器组包括有琵琶4人、中阮4人、大阮2人、扬琴2人、古筝2人和三弦1人;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8人、二胡10人、中胡5人、板胡1人、大提琴6人和贝大提琴4人;打击乐器组有6人组成,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包括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乐队在排练演出时,可适当地增减演奏员。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将弱音的拉弦乐器和拨弦乐器排在舞台的前面靠近观众,将强声的吹管乐器排在中间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击乐器排列在最后席位,这样的席位安排容易获得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也便于指挥家的指挥和各演奏员的配合。
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