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3 整体提升法安装施工
(1)提升设备布置原则。
网架整体提升,一般采用小机群(电动螺杆升板机、液压滑模千斤顶等),其布置原则如下。
1)网架提升时受力情况应尽量与设计受力情况接近。
2)每个提升设备所受荷载尽可能接近。
3)提升设备的负荷能力应按额定能力乘以折减系数。电动螺杆升板机折减系数为0.7~0.8,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折减系数为0.5~0.6。升板机的折减系数主要考虑其安全使用性能,该机不宜负荷过大。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在液压管道及接头等较有把握时可适当提高负荷,但该类千斤顶的冲程非恒值,负荷大时冲程就小,负荷小时冲程就大,故使用时应注意使各千斤顶负荷接近,以利于同步提升。
(2)搭设提升设施。
1)搭设提升平台。
2)按方案安装提升设备和穿钢绞线,对提升柱顶悬臂重新验算,对行进路线进行障碍物清理。穿钢绞线有上穿、下穿两种,通常采用上穿法。
3)千斤顶要求支承座平面不能倾斜,并注意油管及各电器接口的方向。相同位置的千斤顶管路长度应一致,避免液压损失不均。
4)检查设备,液压、泵站、千斤顶、电控系统等功能,检查各钢绞线锚固、垂直、松紧及排列等是否符合要求。
(3)穿钢绞线。
1)将钢绞线放入导线套内,再将钢绞线插入千斤顶,同时安全锚下部安排人员握住导线套引线,但不应向下拉,而是随钢绞线的推力而动,以防钢绞线脱套。
2)当钢绞线从安全锚下穿出时,将导向套引线取下。下放钢绞线直至接近固定锚,然后速度放慢。当还有4~5m时,穿入锚片随时锁紧。若再需下放时则先提起钢绞线,将锚片向上提再放下锁紧,直到钢绞线穿过。固定锚应进锚孔穿上锚片,钢绞线进入锚片压板孔定位。上部人员将松弛钢绞线拉紧。
3)钢绞线顶出千斤顶500mm。
4)穿线时应有良好的联络。穿线顺序一般是先内后外,顺时或逆时针进行。穿线时固定锚应与千斤顶相同。穿好的钢绞线应拉开一定距离,防止打扭。
5)按上述方法将一个千斤顶所有钢绞线穿好后,提起固定锚接近锚位打紧夹片,套上压板,旋入固定螺栓。检查后就可以进行预紧工作。
6)预紧钢绞线。为使钢绞线在受力时一致,必须要预紧。在临时锚上放一个调锚盘,用千斤顶将每根钢绞线拉至4N/mm2,操作应对称进行,无误后,放下安全锚,油缸下锚紧缩缸。
(4)网架提升要求。
1)网架提升过程中,各吊点间的同步差,将影响升板机等提升设备和网架杆件的受力状况,测定和控制提升中的同步差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措施。
2)网架规程中规定当用升板机时,允许升差值为相邻提升点距离的1/400,且不大于15mm;当使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时,允许升差值为相邻提升点距离的1/250,且不大于25mm。这主要是由设备性能决定的,因升板机的同步性能较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好,因此选用设备时应注意,刚度大的网架形式不宜用穿心式液压千斤顶提升。
(5)试提升。
1)网架正式提升前必须进行试提升。结构提升离开地面200mm,一般静置约12h,并再次对提升系统和行进路线作全面检查。
2)钢绞线应无错孔、打绕现象,可用肉眼观察。钢绞线应排列整齐,能清晰地看到线隙。
3)固定锚具与构件紧密贴实,下端预留线头约300mm。
4)安全锚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5)根据需要搭设脚手架。核实结构合拢安装的杆件、规格、数量。
(6)正式提升。
1)网架提升时应保证做到同步。
2)提升整个过程中,各监测点应及时监测其受力、标高、速度等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3)随时检查千斤顶的受力及运行情况,检查和梳理钢绞线。
4)钢结构由钢绞线的下端悬挂固定,上端由千斤顶下部锚具锚固,下部夹具已卡紧。
5)千斤顶油缸充油,油缸上升,上部锚具夹持钢绞线带动钢结构上升,此时下部锚具打开,钢绞线相对下部锚具滑动。提升速度2.5~3m/h左右。
6)油缸升程到位,此时下部锚具夹紧,上部锚具打开,千斤顶回油,油缸下降返回。如此周而复始,开始下一个行程。
(7)支座就位。
1)当网架整体提升到距设计标高500mm时,应检查及测定各结构端部距设计标高的实际值。当某一千斤顶达到就位高度,即关闭该泵组。若系统不能工作时,则采用单台手动调整,监测系统应力。整个结构达到平均设计标高后,锁定提升系统。
2)安装、焊接合拢构件,焊接网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