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4  整体顶升法安装施工

要点 14 整体顶升法安装施工

(1)千斤顶的要求。

顶升用的千斤顶可采用普通液压千斤顶或螺旋丝杆千斤顶,有条件时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穿钢绞线的液压千斤顶。其使用负荷能力应将额定负荷能力乘以折减系数:丝杆千斤顶取0.6~0.8;液压千斤顶取0.4~0.60。

各千斤顶的行程和升起速度必须一致,千斤顶及其液压系统必须经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纠偏。

1)顶升前对网架拼装时支座的水平位移进行检查,做出记录。

2)在网架的四个支柱附近及中心处确定五个固定点。每顶升一个步距,观测这五个点的水平位移。

3)每顶升一步距,测量十字梁四个端部与钢柱肢的导轨板的间隙,对照网架水平平面内的偏移。

4)在顶升过程中,千斤顶要多次回油。回油操作也应由总控台统一指挥。

5)若已发生偏移,且其值不大,则可以让千斤顶顶出时,略有倾斜,使之产生水平分力。也可在十字梁与钢柱肢导向板之间塞以钢楔,此钢楔顶升时随之上升,回油时加以锤击,也能起到防止和纠正偏移的作用。

6)若偏移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可用横顶法纠正。

(3)柱子稳定。

当利用结构柱作为顶升的支承结构时,应注意柱子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

1)应验算柱子在施工过程中承受风力及垂直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2)采取措施保证柱子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

3)及时连接柱间支撑、钢结构柱的缀板。当为钢筋混凝土柱时,如沿柱高度有框架梁及连系梁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4)网架顶升时遇到上述情况,均应停止顶升,待柱的连系结构施工完毕,并达到要求强度后再继续顶升。

(4)顶升。

从开始顶升到最后就位,可归纳为三种程序,即初始顶升程序、正常顶升程序和最终就位程序。其中反复循环最多的是正常顶升程序,另外两种都只有一个循环,每完成一个循环,屋盖就升高了80cm。

978-7-111-46454-9-Chapter08-68.jpg

图8-43 正常顶升透视

正常顶升透视如图8-43所示。上、下小梁互相垂直,并相差一个步距。十字梁底面与下小梁相互垂直,并相差一个步距。十字梁底面与下小梁顶面净空为80cm,比千斤顶与下横梁底板总高度78cm略有余量。这个余量,对保证顶升安全及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顶升的过程如下。

1)首先顶升17.5cm,将a垫的第一个台阶推入十字梁与上小梁之间。

2)千斤顶回油,十字梁搁置在a垫的这个台阶上。首次自提下横梁、千斤顶17.5cm,将b垫的第一个台阶推入下横梁与小梁之间。

3)自提液压缸回油,下横梁、千斤顶支承在b垫的这个台阶上,准备第二次顶升。如此反复循环四次,ab垫全部推入,十字梁升高70cm。

4)第五次千斤顶顶升12cm,将a垫推出,把上小梁吊升到上级牛腿上。千斤顶回油,十字梁搁置在已升高一个步距的上小梁上。

5)提升下横梁推出b垫,将下小梁吊升到上级牛腿上。自提液压缸、下横梁、千斤顶支撑在已升高一个步距的下小梁上。至此这个步距的正常顶升就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