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白手起家
面对破旧舰艇,海军确立了“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修建方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进行维修和改装的试点,并任命造船专家曾国晟负责试点工作。曾国晟早年留学日本,专攻造船专业,后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学习造船,曾担任过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机械署少将署长。
舰艇上的火炮,都是根据各型舰艇性能而特制的专用舰炮,可是我军要在商船上装炮,没有先例,把商船改为军舰没有专用的舰炮,只好安装陆军用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曾国晟很快想出办法,把陆军大炮装上商船。这种技术被叫做“陆炮装舰术”,短短几个月,曾国晟就在134艘舰艇上装了799门火炮。这种做法在世界海军史上也是独创。
虽然有了海军,但缺乏懂海军的人,有文化的人更加奇缺,必须广招技术人员。当时,中央军委确立了一条基本的海军建军原则,这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协同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这条原则,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批准,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同和肯定。
必须吸引招收海军人才。张爱萍以个人的名义在《大公报》上发表通告:“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
张司令员的通告效用很大,短短几个月中,报名登记的已达1100余人,其中包括原国民党海军元老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以及原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海军上校徐时辅等骨干人员。
张爱萍看中了一个政治背景比较复杂的人,他就是徐时辅,于是特别注重做他的工作。徐时辅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研究生院,他曾在陈果夫手下谋事,当过陈诚的计划科科长,与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结拜过兄弟,桂永清在撤退到台湾后还再三捎信请他过去。对于能不能招收徐时辅加入人民海军,当时争论很激烈。可是张爱萍却坚持:
“不管这个人过去在国民党军队里做过什么,只要他爱国,愿意参加人民海军,希望投身祖国的建设,肯于出力,我们都应该欢迎。”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个问题不能一下子达到意见完全统一,但张爱萍还是单独接见了徐时辅,跟他诚恳地促膝长谈,消除他对中共的误解。徐时辅感动万分,认识到参加人民解放军才是光明前途,于是当即决定加入人民海军,为人民事业效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徐时辅加入人民海军,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原国民党海军人员纷纷打消了疑虑,争着前来登记报名,参加人民海军。在短时间内,有4000多名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入了人民海军的行列,其中数百人曾经担任过舰长或艇长以上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