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的研制
王世昌介绍道,世界的地理结构就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可见海洋的重要性。美、英、俄等大国都加紧进行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大力发展海洋霸权。美国首艘核潜艇1954年初就已经下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以核燃料作为动力的潜艇。随后,俄罗斯、法国、英国也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是大国的中国怎么办?不能够拥有自己的核潜艇吗?这是毛主席等领导人时时牵挂在心头的大事。
早在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乘军舰沿长江考察时,在“南昌舰”上应海军将士们的请求,挥毫为海军写下了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苍劲、挺拔、有力的题词,显示了毛主席加强海军建设,保卫海防的强烈愿望和迫切思想。题词也道出了全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意志。
王世昌接着说,毛主席这次视察乘坐的“长江号”和“南昌号”军舰,是以煤和柴油作为动力的,军舰航行在波涛浩渺的长江里,显得势单力薄又渺小。毛主席走出舰舱,站到甲板上,滚滚江水撩起了他的诸多思索,他不自觉地念叨:“现在我们的海军是很落后的,历史上发生了多少事啊,落后就要挨打嘛……”面对舰上的官兵,毛主席讲述了中国百年来的那段屈辱的经历:那时的中国虽然海疆辽阔,可是政府腐败无能,惧敌如虎,动辄举手投降,将江山拱手相让,任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多次入侵,烧杀抢掠。每次侵略者都从海上来,从所有的海口都能闯进中国来。是啊,一部中国近代史,几乎就是列强海上入侵史。在炮口威逼下,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几百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些不能不叫人越想越激动和气愤。
毛主席又说:“所有这一切惨痛的历史教训,都告诉我们,今后外敌入侵,也会从海上来。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嘛。”毛主席看着朝气蓬勃的青年水兵们。望着毛主席,水兵们心情格外振奋,心里重复着毛主席的那句话:
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58年6月底,毛泽东审阅批准了中国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研项目在中国默默进行。
海军官兵紧急进入潜艇战备演习
王世昌解释说,潜艇的远航能力是衡量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始建时期的潜艇部队,因潜艇体积的限制和对燃料消耗的限制,潜艇的作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核潜艇以核动力推动,核燃料用量极少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1公斤铀完全分裂可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800吨优质煤或相当于2100吨燃油充分燃烧后得到的能量。因此,核潜艇只需携带很少的核燃料就可完成漫长的远洋航行。核潜艇长期潜伏的能力和神奇的机动作战能力是极大的优势。现代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研制成功,是二战之后世界海军军事技术上的重大飞跃。
王世昌说,上世纪50年代,我们党做出历史性选择,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服役,这是一艘比肩于世界同类第一代水平的核潜艇。从此,海军又增加了一件极具战略威慑力的“撒手锏”。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强国强军之重器,开启了核潜艇部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设发展之路。
王世昌所在的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是我军第一支核潜艇部队,也是核潜艇试验、试航的基地。他们牢记兴军强军目标,锤炼官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创造了人民海军多项第一,初步具备了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成为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盾牌。面对全新领域,官兵们刻苦钻研,勇当驾驭新装备的领路人;面对使命任务,官兵们贴近实战谋打赢,铸就“深海利剑”。在一场海上实兵对抗攻防演练中,他们驾驭核潜艇,运用创新的深海自主导航、远程探测攻击等多种战法,实现了同一艘核潜艇连续远航、水下大深度通信和远海多舰协同演练等3个突破。潜艇官兵忍受孤独,克服枯燥,战胜恐惧,以顽强的毅力,圆满完成了极限长航,创造了核潜艇航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他们被誉为“用生命践行使命的水下先锋”。
中国海军现代潜艇部队
一谈起核潜艇,王世昌还是搂不住话匣子:这是国家的战略利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充满未知的深海独自执行任务中,官兵们随时都要面对生死的考验。正是这样,核潜艇官兵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大深度极限深潜,创造了我国潜艇下潜深度新纪录,检验了核潜艇深海作战性能;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战略威慑力量初步形成。鱼雷是潜艇的主要作战武器,官兵们进行延长鱼雷在艇上储存突破性尝试,成功实施了水下多雷齐射,填补了核潜艇10多项战术训练空白。在战争中,核潜艇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最有力的武器,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型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弹道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袭击的潜艇。所以现在世界一些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潜艇事业,出现了竞争的态势,中国的潜艇事业一定会突飞猛进。
王世昌话锋突然一转——30年前,就是1975年,毛主席在生前出席最后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严肃地对海军第一政委苏振华讲:
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说着主席伸出小拇指,继续说道:“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话语间,流露出主席对加快人民海军发展的急切期望,他希望海军要有更大更快的发展。两周后,毛主席在关于海军建设规划的报告上批示:
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
这10个字,成为主席留给人民海军的最后嘱托。
将军最后兴奋地说: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核潜艇制造能力的国家,这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英明决策的结果,也是中国人奋斗的奇迹。现在,中国要建设强大海军的计划正步步落实。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近岸海域实施防御作战。80年代以来,海军实现了向近海防御的战略转变。进入新世纪,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经过近60年建设,海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