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长到潜艇视察
军演过后的第二天即11月9日,天气依然是寒风呼啸,渤海湾旅顺港的上空雪花飘飘洒洒,仿佛是印刷机上一份份下落的报纸。参加联合演习的“新中国12号”潜艇(舷号为402)11月8日傍晚突然接到上级指令,命令他们立即开赴旅顺接受重任。艇长刘自思、政委张鼎铭、副艇长王世昌在一起猜想,时间这么紧,赴旅顺港的具体任务又不明确,估计这一定是个特殊任务。于是立即动员全艇进入备战备航部署,迅速开赴目的地。“新中国12号”潜艇用最短的时间,停靠在旅顺黄金山脚下的东港码头内待命。
11月9日上午8点多钟,他们接到上级通知,告诉他们,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来“新中国12号”潜艇视察。这一爆炸性消息传来,全艇官兵群情激奋,彼此笑脸相对,潜艇里一派喜悦的声浪。
上午9点钟左右,突然,正在中央舱里工作的副艇长王世昌从潜望镜里发现码头上出现的中央领导人正向“新中国12号”走来,他禁不住高声说道:“中央首长来了,首长来了!”接着他快速把镜头调到最高倍数朝码头望去,镜头里出现了刘少奇、邓小平及同行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邓小平夫人卓琳等人的身影,还有海军的首长们,他们身穿清一色的棉军大衣,脚穿普通棉鞋,缓步地朝潜艇走过来。他们走走停停,边走边参观着旅顺港,对这里的一切都显出很大兴趣。王世昌立即向各舱的艇员们通报:“各舱注意,中央首长刘少奇、邓小平快到我们的潜艇上了,大家各就各位,各就各位!”艇长刘自思、政委张鼎铭一同走出潜艇,到码头上迎接。很快,在基地司令员刘昌毅中将的陪同下,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一行接近了“新中国12号”潜艇。不大工夫,中央领导出现在潜艇舱门口,气氛一下子静下来。艇长刘自思大尉、政委张鼎铭大尉向中央首长报告完毕,便陪同首长们下舱视察。
解放军广大官兵对刘少奇、邓小平非常崇敬和爱戴,在他们心目中,邓小平同志尤其是一位功绩卓著的未授衔的军事家,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名扬中华大地,能亲眼目睹这个部队的最高指挥者的风采,是非常幸运的。
进舱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不顾旅途疲劳,连坐都没坐一下,就开始逐舱巡视。他们首先来到中央舱,小平同志热情地与战位上的官兵们握手,仔细询问战士叫什么名字,念了几年书,当了几年兵,老家是什么地方的,在这里生活习惯不习惯。官兵们都会大声回答:
“牢记首长指示,不负祖国和人民希望,坚决捍卫祖国海疆安全!”
刘少奇、邓小平还细心地查看官兵们被褥的薄厚,伸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邓小平问:
“你们发的衣服、鞋子够不够穿啊?”
“够穿。”官兵们都说。
小平同志听了高兴地说:
“那就好嘛,不过,现在我们的条件还不够理想,有些目标暂时还达不到,知道你们能吃苦、没有怨言,这精神很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部队的生活条件会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感谢首长关心!练好本领,保卫祖国!”官兵们大声回应,他们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服。刘少奇、邓小平频频点头,脸上透着满意的神色。
从这个舱室走到那个舱室,刘少奇、邓小平同志一路上谈笑风生,不停地夸奖官兵,鼓励官兵。一个战士对王世昌说:“中央领导太平易近人了,太和蔼可亲了,真没想到!”
王世昌回忆道:“那个时候我们是第一次见到中央一级的首长,非同小可啊,战士们怎么能不紧张拘束?可是,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一向和蔼可亲,没有半点儿架子,像长辈一样对待我们,一下子消除了战士们的拘谨和不安,使战士们感到非常亲切,有的还激动得流下眼泪。这叫什么?这就叫领导的高层次、高水平!”
当邓小平了解到“新中国12号”潜艇正是我国1950年从苏联首批引进的斯大林型潜艇时,便轻轻地点点头,他详细询问该艇的性能和装备情况。王世昌一边回答首长的问询,一边产生感触: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人,如此关注潜艇的状况,如此细细地询问,他们对海军建设寄予了多么大的关怀和厚望,这对我们是极其有力的鼓舞和激励啊。
在轮机舱里,邓小平同志和战士们边握手边谈心,一个也没有落下。突然,邓小平的目光投向一个个子不高的轮机兵身上,这个士兵反应机敏,马上立正行军礼,礼貌地操着四川口音向首长大声问候:“首长好。”这一句四川话,让小平同志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
“一听你就是四川人,咱们是老乡哟!”
接着,小平同志用浓厚的四川口音说:
“我们四川人当了海军,还上了潜艇,不简单喽,这可是我们四川人的光荣啊!”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他还鼓励官兵们说:
“要好好学习军事技术,练好保卫祖国的本领啊。”
“好好学习,保卫祖国!”官兵们回答。
小平同志的一番话,激起广大官兵心中层层浪,大家无不感到荣光,增添和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心与力量。
在视察鱼雷舱时,小平同志关切地问站在他身旁的鱼雷枪炮长:“潜水艇潜下去后,憋不憋得慌?”鱼雷枪炮长的回答实话实说:“不憋得慌。我们用的是对流式再生装置,固体氧,只是有时感到困倦。”
刘少奇、邓小平同志一行最后视察了军官舱。在军官舱里,艇政委张鼎铭见领导参观的时间也不短了,于是在刘少奇、邓小平两位首长面前请求说:
“请首长稍事休息,一会儿给我们题词做个纪念,好吧?”
刘少奇、邓小平彼此望望,会意地微笑。刘少奇征询邓小平的意见:
“可以吧,你想想题什么好。”
为全艇官兵题词以做纪念是大好事。这时,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向在场的几位海军领导征求意见,问:
“毛主席对海军有过指示和题词吧?毛主席几年前视察过海军,回忆一下,要遵照主席的意见。”
大家一下子回忆起毛主席两年前视察“南昌舰”“洛阳舰”“长江舰”时的题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的题词,在海军初创时期为人民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场的海军首长深有体会。
刘少奇问邓小平:“找到主席的题词就好办了,那么咱们题什么妥当呢?”
这时,刘少奇边说边从衣兜里掏出烟盒想抽烟,这是他多年来形成的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只见刘昌毅司令员走过来凑近刘少奇,低声笑着说:“潜艇上规定不能抽烟。”小平同志也听到了,笑着插话说:
“规定不能抽就是不能抽哟!”
刘少奇同志听后,立即将烟放进衣兜里,风趣地说:
“既然有这个规定,那就不抽了!”
大家被首长们的幽默和风趣逗得都笑了起来,同时也感受到了首长们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严肃性。接着,话题又回到题词的内容上。邓小平思忖一下,然后对刘少奇说:
“就题:‘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海军’,怎么样?”
刘少奇同志表示同意。最后商定由刘少奇执笔,写下了这19个大字。刘少奇正要落款签名时,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一旁小声提醒说:“你最好把名字往右一点儿写,留足地方给小平。”刘少奇同志点头称是:“那是一定的。”说着在题词的右下方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给邓小平留足个大地方。邓小平接过刘少奇手中的笔,未加考虑,就在比刘少奇签名处低一点儿的左下方,庄重地写下了“邓小平”3个字。
王世昌感触地说:“刘少奇、邓小平题词的情景,我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呀。刘邓二位中央领导多么谦虚,多么尊重毛主席,题词、签名的细节都要斟酌再三。可是‘文革’时听有人讲刘邓反对毛主席,我心里怎么也不敢相信,后来知道刘邓受迫害,刘少奇死在监狱中,我们感到痛心、奇怪和不解,看来是‘四人帮’在捣鬼,在肆意伤害老一辈革命家,把国家引向邪路。就连我这样的团级干部也未幸免,批判刘邓时也把我挂上去,说什么‘刘邓的思想感情是同下边的人息息相通的,批判的时候怎么能少得了他(王世昌)’,要我必须肃清刘邓‘余毒’。那一段颠倒黑白的历史,决不能重演了。”
近两个小时的幸福会见很快结束了,官兵们多么希望和首长在一起的时间再长些,再长些。越是这样的机会,他们越是觉得时间的短暂。当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一行人的身影离开潜艇,渐渐消失在东港大门口时,“新中国12号”潜艇的官兵们仍然沉浸在激动和幸福之中,每一个人都抑制不住几乎溢出的兴奋的泪花。潜望镜前的王世昌一直目送着刘少奇、邓小平同志慢慢离去,直至身影消失。此刻,轮机舱里热闹非凡,那位自觉有了巨大资本的四川籍的轮机兵,高兴地挥着手大声说:“你们听着,我的手可不简单,你们谁没有和邓小平握过手,就握握我的手吧!来啊!”话音刚落,一些战士便竞相跑向这位轮机兵,抓起他的手,使劲握着晃个不停。
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视察“新中国12号”潜艇时,正值我国潜艇部队组建之初,他们的视察和题词,给海军官兵以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使潜艇官兵感受到自己在祖国和人民心中的重要位置。人民海军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倾注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与关怀。
对于当时年仅24岁的海军大尉王世昌来说,作为新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第一代基层指挥员,能够参加这次恢弘的军事演习,就已经是十分难得和值得自豪了;又同刘少奇和邓小平等中央首长亲切会见,更是叫他激动异常,起伏的心潮难以平静下来。从此,他有了梦想,他立下了“把一腔热血与生命完全献给海军事业”的志向,也正是在这种志向与追求的鼓舞下,他把25个春秋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潜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