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大队成立

潜艇大队成立

苏联海军为中国海军潜艇学习队提供上艇学习的秀克型潜艇

王世昌(中)与潜艇战友

时光很快消逝,在一年多时光的学习中,王世昌全身心地投入。他学习底子好,理解问题快,每科考试都是优秀,还成为指挥系四班学员班长。1954年,苏联支援的两艘潜艇已经抵达旅顺,潜艇有哪些人员组成是必须考虑的了,其中艇长、副艇长的位置是重中之重。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1954年8月,王世昌被推选上来,首长找他谈话时说:

“苏联支持了我们两艘斯大林型潜艇,潜艇独立大队已经成立,急需用人啊。按规定你应该4年毕业,但现在的情况是特殊需要特殊对待,你年轻,成绩优秀,门门5分(当时采用5分制,相当今天的100分),是班长中的优秀者,经考核分析,特批准你1年毕业,给你颁发上艇合格证,趁现在苏联专家还没有离开,到潜艇上干干看看,毛主席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实践中练吧。眼下战备训练紧张,海军的发展正是大踏步前进的时候,特别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肩负重担挑大梁,希望你能当好两艘斯大林型潜艇其中一艘潜艇的指挥员。”

“建设中国潜艇部队,就靠你们了。”时任海军副政委刘道生也对潜艇学校毕业的学员们说。

王世昌边听边感到任务的艰巨,真是天降大任于我了,顿时心中一阵激动,火样激情在胸膛燃烧,他斩钉截铁地回答:

“请首长放心,我会经得起考验,我会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尽快掌握潜艇驾驶技术,适应战备需要,一定不负首长厚望!”

那时的王世昌,胸中的激情仿佛是涌动的大海波涛,他那坚定的眼神告诉人们:我是光荣的新中国潜艇指挥员,一定完成任务,绝不会有辱使命!

这个时候,南海舰队没有料到王世昌这么快毕业,也希望他返回原部队。傅继泽找到海军潜艇学院毕业归来的王世昌,直率地问他:

“世昌,祝贺你毕业了。潜艇这一行,说起来挺辛苦的,你看,我们这两艘从苏联弄来的潜艇,它们在世界上算不上先进,艇内条件比较差,今天我们把话说在先,就这样的潜艇,你愿不愿意干到底?一两年不行啊,培养人才不容易,哪能说走就走?也许要干十来年啊,如果不愿意在岗位上坚持这么久,现在说还来得及。如果按照南海舰队的意见,他们还不同意你提前毕业呢。”

实话实说也好,激将法也好,王世昌听了首长的话,心中觉得有一点儿“冤屈”——我怎么会不愿意干呢?我是完全愿意上潜艇啊,我去念指挥系不就是为了干这行吗?是不是傅大队长要考验考验我?没关系。王世昌立即双脚并拢,大声回答:

“请首长放心,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我愿意上潜艇,没有考虑做多久,一切听首长安排,而且保证干好,我愿意接受革命考验。革命工作没有年限,为了事业不能去计较年限,请首长监督指导,我会百分之百完成任务!”

傅大队长笑了,接着又说:“以我个人的意见,这一干起码也要十来年啊……”

言外之意你能坚持得住吗?

王世昌马上回答:“能,没问题!革命工作嘛,能坚持干到底,请您放心!”

此刻傅大队长乐了,拍拍他的肩膀叫他回队。王世昌回到宿舍,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

祖国培养我成长,我为祖国和人民献力量。请祖国相信,请部队首长考验,我们一定掌握好潜艇的功能与技术,为海防建设完成好一份合格的答卷,时刻准备着冲向战场,捍卫祖国的海疆!

王世昌将军拿出珍藏多年的潜艇照片和资料,讲述了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诞生的历史。那是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艇独立大队,6月24日在旅顺基地,由中方海军参谋长周希汉与苏方东北驻军最高指挥官史维佐夫中将参加,举行了苏方向中方移交两艘斯大林型潜艇的交接和升降旗仪式。这两艘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舷号401、402)。当八一军旗首次在潜艇上飘扬着升起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官兵及工作人员,都抑制不住喜悦与激动的眼泪,不少人心中默念着:“我们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潜艇部队了……”6月28日,这支小规模的潜艇部队执行海军总部命令,离开被称为“摇篮”的旅顺军港,在蔚蓝的海面上划出了自己的第一条航道,顺利到达青岛潜艇基地。从此,中国海军就有了潜艇部队。

海军独立潜艇大队成立后,王世昌按照上级的命令,开始执行备战演练、远航、巡逻、警戒任务。被誉为海底卫士的潜艇,行遍了祖国海疆,也开进了公海。每次执行任务,他们都是紧张的,但是也领略了海洋世界的乐趣与美妙。30年后,王世昌把潜入海底的体会用歌词表达出来:

来到神秘的海底,

像到了花园一样。

鱼儿成群游,

海藻随波扬。

这里有奇珍异宝,

还有丰富的矿藏。

潜艇战备演习出发

从走上潜艇那一天起,王世昌就懂得眼下岗位的重要与危险性,但是他把激情、勇敢与智慧牢牢捆绑在一起,实现着生命的价值,造就了他特有的英雄秉性和特点,也形成了人们对他的尊重、敬仰、爱戴。

王世昌不仅是新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潜艇指挥员之一,而且是最年轻的指挥员,年轻的他正随着国家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而成长。几十年过去,王世昌深沉地说: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当初早期的潜艇4名副艇长和艇长中,已经有两位离开了我们,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时常想起他们,想起一起奋斗的艰苦年代,我怀念他们,我们共同见证了潜艇事业的发展,共同走过了潜艇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那时,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交流,每次执行任务归来见着面的时候,我们都有种故友重逢的感觉,那时战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醇厚、朴实、真诚。”他说到这里露出深情的微笑,眼里闪动着泪花。他继续说道:“在潜艇上奋斗的日子里,我们过得很充实,很愉快,经常性的战备演练生活,培养了我们的坚定、勇敢、协作互助精神与智慧。部队这个大学校出人才,出忠于祖国、肯为祖国不惜牺牲的人才。”

旅顺是我国第一批潜艇聚集的地方,王世昌对潜艇和潜艇的发展感情特别深厚。离开潜艇之后,王世昌实际上是身离心未离,他有个梦想,他要把中国的潜艇历史展现出来,用实物向全国人民介绍,向后来人进行国防与爱国主义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创办潜艇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