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必须扎实

训练必须扎实

随着潜艇的发展,面对技术装备日益复杂的情况,王世昌从未来的国防需要着想,不仅继续巩固基础科目,而且加强战术科目的训练与潜艇战术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世昌多年的研究成果有了用武之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江南造船厂利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自行生产出第一艘常规潜艇,按照海军的部署,将这艘潜艇交给已经驾驶过多艘潜艇的王世昌进行试航和管理。潜艇管理可不是那么简单,作为一艇之长的他,面对苏联专家已经离开中国又没有留下太多管理方面资料的情况,完全要靠自己编写管理条令,制定部署,填写水兵手册,学习潜艇的构造和设备。王世昌全无二话,勇敢地接受此项艰巨任务,连续进行了28个航次的安全试航,成功地完成了这艘潜艇的试航与训练任务,并使它担当起战备值班的使命。事后他感慨地说:“国家下达的任务胜过一切,我们会用性命来担保完成。”

核潜艇试航归来,左一为王世昌

1989年,王世昌首次驾潜艇远航归来

在潜艇部队的漫长岁月中,王世昌对自己、对官兵始终强调如下的观点:要带着敌情训练,训练时必须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做到指挥与操作无差错,否则会带来生命与财产损失的惨重后果,无可挽回。王世昌指挥过33型和斯大林型潜艇,还领导过核潜艇的试航。他说道:“走上潜艇开始是比较艰苦,但更是一种荣耀,作为一名指挥者、操作者,他的责任、任务更艰巨繁重。一旦指挥操作失误,就会酿成灾难性后果,可能造成整艘潜艇的毁灭。在我们部队里这样的事故不是没有出现过,教训极为深刻,我深深怀念为祖国潜艇事业发展而牺牲了的潜艇官兵。”

结合一次重大教训,他具体解释了速潜这个战术动作:这个动作对解除潜艇通气管航行状态(因意外情况使潜艇突然下沉),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按潜艇操作规定,潜艇从水上航行状态速潜至水下9米深度时只需50秒左右,如果用速潜操作方法解出通气管状态时会大大缩短时间。此时,艇三舱指挥所应下达速潜口令,五舱则停止柴油机,离开前离合器;六舱主电机岗位结合尾离合器,给车双进二,机电长补充均衡保持潜艇一定深度。他进一步对这个战术动作做了解释:在通气管状态下,艇上一台柴油机充电,另一台柴油机处于航行的状态下,当三舱和五舱室的气压显示650毫米水银柱时,五舱主机操作岗位,应向指挥舱请示停止充电的那台柴油机;当气压计显示550毫米水银柱时,五舱主机操作岗位立即停止另一台柴油机,并向三舱报告,解除通气管航行状态,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