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上生活旧照

艇上生活旧照

王世昌驾驶潜艇远航归来

王世昌将军讲述过当年潜艇里的一些情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潜艇条件比较落后,在潜艇里工作算是个苦差事,不像现在的核潜艇,各方面条件都不错。33型潜艇里的空间比较狭窄,舱内使用的是再生药板,生产氧气差,空气不新鲜,在里面往往一待就是几十个昼夜。当时潜艇里主要的能源设施差,艇内时而处于高温状态,超过36摄氏度,时而比较寒冷,几天之内,春夏秋冬四季轮流度过,暖流寒流周而复始。那时使用的都是苏制常规潜艇,很受能源设备限制,给潜艇兵带来一些麻烦。潜艇设有7个舱室,室温各有不同,温差较大,将军用“四季分明”来形容它。一舱、七舱凉快;二舱、四舱有一点点热,五舱、六舱温度高。这样一来,虽然同居一艇,可是有的战士热得穿背心裤头,有的则是一身棉衣,彼此见面开句玩笑:“你过冬,我度夏,天南地北是一家。”潜艇上的住宿条件毕竟不如陆地的家,也不能跟客船相比,这里睡觉的地方狭窄,假如你身体较高大,那在休息的时候必然发生身体越界躺着的情况。用水的节省也是战士们的一个课题,潜艇要在水下隐蔽很长时间啊,所以常常只发给你一杯水,供你洗脸刷牙。吃什么呢?出航的短期内还有一些新鲜蔬菜吃,可是远航的情况下,就不能保证吃新鲜食品了,这是对潜艇官兵的一大考验,需要逐渐适应。这种情况下,虽然他们有罐头菜、罐头肉和罐头水果吃,但长期吃这些远航食品,官兵就要有个适应阶段。官兵们一回到陆地上就要连连几天对那些新鲜的东西发生兴趣,家人还以为是他们在潜艇里饿的呢。老式潜艇设计的空间有限,显得狭窄,尤其是在海底长时间行驶,舱内的空气难以保证新鲜,司空见惯的官兵们都能习惯这种特殊的空间。无论在哪种条件下,他们懂得自己的责任是什么,空间虽小,可责任重大呀。那时海下生活显得寂寞,尤其结束了训练生活,该轮到战士们歇歇的时候,潜艇里就格外寂寥。王世昌开过的潜艇都没有视听设备,战士们闲下来的时候,能讲几句笑话便是娱乐了。说到这里,王将军仰起头、眉头舒展,说:“现在好了,我们的舰艇数量居亚洲首位,国家能够生产出新式潜艇以及核潜艇,核潜艇里设备先进,战士们在业余时间能够看录像、听歌曲,不存在寂寞这个词语了。”

中国海军新式潜艇

王世昌将军还应大家要求介绍了关于核潜艇的一些情况。中国海军拥有一支核潜艇部队,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到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个国家潜艇中的战略力量,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战备导弹潜艇、陆基战备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所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潜艇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的数量最多。核潜艇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装有核战略导弹的核潜艇是最具水下威慑力的潜艇。

王世昌讲,这里所说的在潜艇里工作的寂寞是暂时的,紧张而严肃的战备训练生活不容许官兵有丝毫懈怠,脑子里时时刻刻都要绷紧作战这根弦。

在王世昌担任潜艇支队长期间,为战备演练需要,中国海军曾经派出数艘常规潜艇出航,首次赴远海进行侦察与演练。王世昌与张鼎铭政委率团队潜入海下,进入陌生的海域。这次远航共进行了22天。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里,王世昌的团队依旧将祖国的委托、潜艇的远航计划牢牢记在心上,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工作时全神贯注,休息时或酣然大睡或翻看着过时的报纸。在整个远航过程中,王世昌精准指挥,合理部署,精心策划演练与侦察,未出现任何差错。潜艇部队的全体官兵齐心合力,在辽阔的海洋上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顺利完成首次远航,创造了中国海军潜艇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的记录。当远航归来,部队首长在码头上迎接凯旋的潜艇时,第一句话就是:

“圆满成功,同志们辛苦了!”

王世昌回答:“为人民服务!时刻等待祖国需要和命令!”

归队后,王世昌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