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引起关注
在筹备阶段,将军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寻找资料、编写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定做校服……事无巨细,大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望着他忙碌的身影,了解他的人都会心地微笑说:“王将军几十年军旅生活,什么苦没受过?一副钢铁身板,不叫他干那才是浪费呢……”
王世昌始终尽心竭力,乐此不疲,件件工作完成得出色。他常对人说:“人总要有事做,要有精神寄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这样。”王将军脚踏实地的作为,印证了他的话。
学校开学之后,广大少年精神焕发,珍惜在军校的训练和生活。王将军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甚至亲自做出示范,再现了一个老兵的风采。学校进行内务、队列、礼仪、军人举止、野外生存等军事科目的训练,在培养青少年的军事素养的同时,又通过军事拉练的方式,参观海军兵器馆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历史遗迹,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时之间,这所“少年军校”成为很多大连人关注的焦点。
少年军校的训练
有一天,一位家长念子心切,戴上一副黑黑的墨镜,偷偷跑到学校暗地“侦察”,看他的孩子是不是遭了罪,如果不行就领回家去。此时一队孩子出现在操场上,他们在进行队列训练,巧了,这位家长的孩子也在其中接受着训练,小脸蛋上表情显得严肃认真,行进时格外英姿飒爽,喊“一、二、三、四”口号时特别地卖力气,时而露出一丝丝微笑。他看得着了迷,竟没有听见后面另一名家长的叫声:“你也是家长吗?喂——”直到那人过来拍他的肩膀,才醒过味来。他问:“你也是来看孩子的吧?”答应:“是的。”他高兴地说:“行啊!小孩子们在这里挺精神的嘛,训练训练是好啊!”那位说:“可不是嘛,在家里哪像这样规矩?我们都是瞎操心!对不?”回答:“是啊,这种心理教育哪是在家里能够学到的?走吧,哥们儿。”他们俩有说有笑地往车站走,脸上洋溢着自豪与知足。
一个学期的训练结束时,家长们来接孩子,在与自己孩子的言谈中,在体察孩子细微行为特点的过程中,不少家长感慨地说:“真该谢谢‘少年军校’,孩子成长了,变得懂事多了!”回到家里,邻居们过来看看,都觉得少年到军校训练训练好,于是踊跃报名,参加下期的军校生活。
许多参加了一段“少年军校”锻炼的孩子反映,参加“少年军校”活动,不仅磨炼了自己的吃苦精神,而且增强了团队意识。当一个阶段的军校生活结束时,无论展示队列,还是思想意识表现,都展现了少年一代不一样的风采。“少年军校”生活结束后,孩子们的精神更饱满,意志更坚强。
到现在,大连地区的大批的青少年接受了他们的培训,受到了辽宁省、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好评。可在好评面前,将军很平静,因为对他来说,他只不过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只付出而不夸耀,构成了王将军的性格特点之一。
少年军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江泽民主席为“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题词,遵照“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以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素质为目标,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和活动形式,为少年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誉。实践证明,少年军校已经成为对少年儿童进行“三热爱”教育、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军、爱团、爱队的思想,对于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训练良好的纪律作风,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运用少年军校这一有效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世昌将军以不凡的经历和远见卓识,成为青少年的辅导员、园丁和朋友。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经历非凡,给人的印象应当是威风凛凛,可他待人的样子总是显得很平凡很普通,非常平易近人。他内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与超人的毅力。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依旧用军人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胆识,影响、教育着青少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在他看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没有理由推脱,并且一定干好。
这位曾任中国海军某基地副司令员的海军少将,既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军旅作家,离休后更是以激情与活力,去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了2010年,王将军就年届八旬,但是他思想深刻、思维灵活、表达精确的样子,仍然不逊色于当年。凡是来到他的身边的人,立即就会被他热情、幽默的性格和那种对生活真挚的热爱所打动。王将军同时代的战友已经为数不多了,青少年朋友们衷心希望他健康长寿,经常与他们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