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1990年离休的王世昌,学习、奋进从不停止,他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鲜活的感觉。他说:
“老年人要有事情可做,才算没有虚度光阴。人生无论何时,都要有所追求,有所期盼,要活得充实,要活得有意义。有句话说:‘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有健康的精神依托多么重要啊。”
1992年,在一所学校的考场上,清一色的中青年面孔考生都在埋头答卷,场上气氛颇有些紧张。这里进行的是大连市科委组织的科技管理资格认证书考试。考场上最显眼的是王世昌,论年龄他最大,论职务他最高,年轻人们以为教室里这一位是监考的领导。后来大家看见他和考生们一样在答卷,方恍然大悟:“呀,不简单呢!”惹得考生们发出连连的惊叹声。数日后,他考取了科技管理资格认证书,不久便被两家科技公司聘为总监,还有的公司聘他为科技管理高级顾问。
2003年6月,身为大连市一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的王世昌准时参加了国家考核机构组织的ISO9000/9001质量体系管理资格考试,在众多考生中,他再一次以年龄最大、职务最高、成绩最好获得好评,考核组成员对他说:“你的余热发挥得很好,你的精神、你的优秀无与伦比。”另有一位领导说:
王世昌下基层检查工作
“他不是一般地发挥余热,他是火炬,他是圣火,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虽然他已经离休,可是他身离心不离,无时不在发挥他生命的正能量,他内在的资源和激情没有浪费,他的心灵和信仰,永远坚定地朝向着祖国和人民。”
文学是王世昌做不完的梦,他愿意和希望在有生之年,为繁荣和发展东北文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1988年,他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东北地区文学资源丰富,重要的赶紧是成立一个东北文学组织,以发挥资源的作用啊。所以,在科技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谢绝了众多的挣钱的机会,着手创办东北文学基金会。这一举措得到诸多文学家、文艺工作者的拥护、支持。东北文学基金会终于在1993年10月问世,由中国文学界6位泰斗人物之一的曹禺出任会长,王世昌任常务副会长。曹禺逝世后,王世昌担任会长。这期间,他写作并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爱的迷惘》,同时他也在用心求索新的创作题材。基金会的成立给无数文学青年带来希望,激发了他们文学创作的热情,王世昌由此开始关注文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实践中挖掘文学创作人才,然后加以重点培养。他在一次恳谈会上说:
“繁荣文学创作,发展文学事业,光依赖少数人去写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去创作,去努力。我们应该在资金和硬件上,为繁荣东北文学创造优越的条件,使更多的人写出更多更美好的作品,让黑土地文学迎来美丽的春天,这是我多年的愿望啊!”
王世昌最喜欢吟诵这样一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他颇有体会地谈起这首诗。他说,这首《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有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首诗时,曹操已年过五旬,刚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满腔激情壮志,乐观自信,十分感动人心。《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王世昌给大家讲,对这首激情澎湃的诗,自己很有同感,曹操这首诗应当成为老年人的座右铭,它太动人心弦,太振奋人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具备鼓舞人的力量,激励人们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不甘平庸,继续奋发有为,去做暮年的英雄!
王世昌正是这样的一位勇士。他无私无悔地追求,追求的是一个崇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对世间的激情与大爱,他要将自己的大爱无偿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献给未来世界的主人——孩子们。
谈起梦想与未来,已经离休廿载的王世昌依旧激情满怀,浑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当人们称赞他“越活越年轻了”的时候,他就说:
“老还是老了,自然规律,但是我和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同啊,我的前半生中经历过战争和政治磨难,现在我能舒心地生活在大好的时代,我需要活得精彩一点儿,向社会多奉献一点儿,才对得起这个时代。”
他还说:“我结束了部队大院的生活,可我心中的梦想和未来正在前行,我还有新的事业要去做,我的生命要伴随事业向前延伸。”他谈起了康熙大帝:“清朝这个皇帝有作为啊,歌词中讲他要再活500年,很有志气豪气!我不是康熙大帝,但我一定会在晚年有梦想、有追求,一生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活得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