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青年的奋斗

一、社会分层与青年的奋斗

当代中国青年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当有些快递或外卖小哥在为几十元的罚单落泪时,有些80后甚至90后已经坐拥千万身价。但要知道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青年现象,也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现象;因为,中国整体的社会分层在扩大,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平等也在加剧。不平等问题当然需要重视并改善——正如“盖茨比曲线”所揭示的那样,但同样重要的问题是,作为故事主角的青年,难道就只有变“宅”?只有成为“佛系”吗?我想,并不是。

纵向来看,受益于改革开放、现代化和市场转型,中国社会的代际流动率,后30年是远超前30年的。根据社会学的量化研究发现,近10年来,代际流动率虽然有下降苗头,但横向来看(例如与美国比较),仍然是较高的。这说明,机会窗口仍然较大。我也曾经研究过香港青年的失业问题,对比之下会发现,内地青年在社会流动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即使当上升通道不可避免地受教育扩张、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而收窄时,也只意味着更激烈的地位竞争,更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轻言放弃。所以,奋斗永远是青年的底色。

将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和状态也是有学理依据的。管理学研究发现,努力决定了能力的产出和绩效极限;经济学研究发现,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心理学提出“可协商命运观”,强调个体在接受无法完全掌握自身命运这一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从而与命运进行协商的信念。所有这些社会科学研究结论都指向一个建议: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