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精神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

一、奉献精神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

“奉献”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它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两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表达的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一种无私给予的价值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越来越广泛:“志在增进人类幸福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努力。”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奉献精神的演变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主题下,奉献精神的内涵、实质、表现方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五四运动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起点,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100年的伟大革命历程之中,亿万中国人民用牺牲与奉献书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奉献精神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不断前行的真实写照。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意味着流血和牺牲。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铸就了崭新的一代中国国民。中国无产阶级的觉悟和崛起,离不开五四知识青年的发动和唤醒。1939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对五四肇始的青年运动作了理论概括和总结:“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与他们一起奋斗,最终实现人民解放,民族复兴。这,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青年知识分子在与工农群众的交流和结合中得到了成长,他们开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力,开始自觉接受人民的教育和革命斗争的锤炼。回望100年以来的峥嵘岁月,中国青年为济世救民,不惜舍生取义,慷慨赴难。中国青年秉承着爱国主义的伟大内核,将个人前途紧紧融入国家命运之中,同频共振。五四青年演绎了最热血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