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叶纪通与 鱼
稲葉紀通とぶり
人物小传:稻叶纪通
江户时代前期的大名,赫赫有名的稻叶家后代。他衔着银匙出身,是标准官二代,讲究生活质量,先后担任田丸、摄津中岛、丹波福知山藩主,享尽荣华富贵。后与邻藩因鰤鱼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又被告发谋反,引起幕府震怒,他在惊惧中饮弹自尽。
一到11月,紧邻日本海的富山湾笼罩在紧张气氛中。渔民们摩拳擦掌,只等天边传来轰轰的雷鸣声。古代中国人认为“冬雷震震”是不正常的现象,但在富山湾,冬雷越响越是吉兆。冬雷起是大自然的讯息:鰤鱼到了最好的时候,可以准备捕捞了。
鰤鱼身体银白,身侧到尾部有一根黄色线条,因此得了Yellowtail的英文名。鰤鱼一年四季均有,冬天的鰤鱼滋味最美,被称为“寒鰤”。每年春天,鰤鱼在九州西部的五岛列岛孵化。到了夏日,它们顺着对马海流北上日本海,在北海道附近饱食鱼虾,体内积蓄大量脂肪。晚秋水温渐低,鰤鱼从北海道南下,到北陆地方的富山时最肥美,所以富山湾是首屈一指的鰤鱼渔场。等鰤鱼从富山继续南下,脂肪消耗了些,肉质也更紧实,在丹后宫津渔场捞上的也不错。
鰤鱼日文发音为“ブリ”,与油脂的“アブラ”有些相似。本草学者贝原益轩在语源辞典《日本释名》称,该鱼体内油脂丰富,故得此名。当然也有其他说法,比方说鰤鱼性子机敏,常能逃过网罗,所以被称为“师之鱼”;还有人说十二月的古称是“师走”,该鱼师走时滋味最佳,所以叫“鰤鱼”。
丹后在京都府北部,邻近日本海,丹后宫津自古是优良渔港,打捞的牡蛎、海蟹、贝和甜鲷驰名全国,寒鰤也是一绝。江户中期的医师人见必大在《本朝食鉴》中称丹后寒鰤为“日本第一”。江户晚期图解各地名产的图录《山海名产图会》也把丹后鰤鱼定为上品。日本海沿岸冬日苦寒,大雪封门时,家人围着炉子,兴致勃勃地吃寒鰤菜肴,也是苦中作乐。寒鰤肥腴,无论是烤是烧,吃在嘴里又嫩又滑,几块下肚,再浓的苦恼也变淡了些。
有人说寒鰤味道太好,吃过一次再忘不了。听起来像是夸张,但在300多年前的江户初期,真有人为了寒鰤丢了大名身份,丢了45700石家禄,还赔上一条性命。
此人名叫稻叶纪通,是武将世家出身,曾祖父可追溯到美浓国“美浓三人众”的稻叶一铁。纪通生于伊势,父亲是伊势田丸藩初代藩主,父亲早死,他4岁坐上藩主之位。大阪夏之阵后,丰臣政权覆灭,江户幕府一统天下。原本武家色彩浓重的幕府迅速转变角色,重用精于财政计算的文职人员,武人反遭冷遇。稻叶纪通是武将出身,除了打仗也没别的才能,在幕府难觅职位。好在3代将军德川家光的乳母春日局是他姑姑,他21岁官拜淡路守,转封至丹波福知山城,家禄45700石,也算不好不坏。
伊势田丸物产丰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食材。丹波多山,虽有山珍,海味实在难得。稻叶纪通在富庶地活了20年,陡然来到福知山城,着实有些“由奢入俭难”的烦恼。
山地冬日严寒,雪也多些。一日,稻叶纪通与家臣勘九郎赏雪饮酒,突然想起寒鰤的美味。从前在伊势田丸常吃,鱼上抹些盐,烤得油脂沁出,滴在炭上嗤嗤作响,香气扑鼻。稻叶纪通向勘九郎苦笑一声,说本地出身的新家臣一定想不到寒鰤有多好吃,毕竟是山里,只怕从未见过新鲜鰤鱼,真想让他们尝尝。可惜如今自己也吃不上,还说什么呢?
勘九郎跟着叹气,稻叶纪通皱眉想了想,忽然灵机一动:邻居丹后宫津藩有个驰名渔港,在日本海边,打捞的寒鰤也有些名气。他越想越喜欢,当即写书信给宫津藩主京极高广,请他送100条鰤鱼来。
藩主有命,信使立刻翻身上马,沿积雪的山道驰往丹后。京极高广看了书信,立刻点头答应。当下正是捕寒鰤的季节,别说100条,300条也不是问题,稍等数日,会给稻叶大人送去。信使回去报讯,稻叶纪通吃了定心丸,便喜孜孜地等着,准备好好享用寒鰤美味。
鰤鱼很快备齐,京极高广突然起了疑心:稻叶纪通为何开口要100条?莫非要拿去讨好幕府官员,好图个回报?自己把鰤鱼无偿给他,他倒拿去送礼,自己是为他人作嫁衣了。可已答应了,武士最讲信誉,总不好反悔。思来想去,京极高广命人把100条鰤鱼的鱼头砍去,这样就没法送人了——若做礼物,总得头尾俱全才行。
听说京极高广的鰤鱼送到,稻叶纪通兴奋地直搓手。未曾想家臣面有难色,说鰤鱼来了,也是100条,但都没有头。稻叶纪通又惊又怒,让家臣把鰤鱼运到院中,他亲自去看。100条鰤鱼摆得整整齐齐,个大体肥,当真没有头。
当时已是太平年代,武士仍有许多忌讳:无头鱼让人想到斩首,斩首是最颜面扫地的死法。稻叶纪通怒火冲天,命人将鱼全部丢掉,还下了严令:若在领地发现丹后宫津藩的人,无论武士町人,一律斩首。
主君之命谁敢不从?只因稻叶纪通想吃鰤鱼,宫津藩的人倒了霉,但凡路过丹波,被抓住就砍了脑袋,尸身被丢回宫津边境,暴尸荒野。丹后宫津在京都北部,上京必须经过丹波,京极高广见稻叶纪通不可理喻,一不做二不休,向幕府告了一状:稻叶纪通行为失常,有谋反迹象。
谋反是一等重罪,将军家光要求稻叶纪通来江户自首。稻叶纪通知道闯下大祸,将军必不会轻饶,他穿上祖传的甲胄,拿起火枪,在福知山城饮弹自尽。他的嫡男年幼,被送往亲戚家养育,不幸3岁时死于疱疮,纪通就此绝后。
为了一品寒鰤的滋味,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让人不由得长叹。
鰤鱼个头大,能长到80公分,重达15kg。在江户初期,人们常常切块盐烤,为便于储藏,加贺一带也将它腌渍,做成盐鰤鱼食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类调味料纷纷出现,人们发现鰤鱼烧着吃也好。
延享3年(1746年),江户川散人孤松庵养五郎编了菜谱,名为《黑白糖味集》,里面介绍了各种烹饪鱼的法子,也有一味“当座鰤煎炙”。“煎炙”是古老的烹调法,不用火烤,而是在锅里慢慢煎。鰤鱼脂肪厚,小火煎出薄薄的油,再加入大葱同烧,倒入酱油和糖调味。
直到今日,鰤鱼仍是日本家庭的家常食材,除了照烧,主妇常用它与白萝卜同烧。切块放上少少油,在平底锅略煎,再加上浓口酱油、砂糖和料酒,与白萝卜一起小火煮。做好红彤彤的,有些浓油赤酱的观感,味道质朴浓厚,和中国的萝卜烧肉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适合在严寒的冬日吃。
店铺推介
HIMI浜:位于富山县冰见市的冰见渔港是日本第一的寒鰤渔港,“HIMI浜”正在渔港边上。该店特选10公斤以上的大号寒鰤,条条都是渔港刚打捞的鲜鱼。店里提供寒鰤锅、寒鰤刺身、盐烧和寒鰤烧萝卜等各类吃食,值得一试。
地址:富山县冰见市比美町21-15。要预约。
吉乃屋:京都府宫津市也是寒鰤大型渔港,坐落于此地的“吉乃屋”的寒鰤锅十分有名。该店采用刚打捞的伊根鰤,加入大量蔬菜,做出一品“寒鰤锅膳”,价格合理,滋味又美,性价比高。
地址:京都府宫津市大垣48。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