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庵宗彭与泽庵渍

泽庵宗彭与泽庵渍

沢庵宗彭とたくあん漬

人物小传:泽庵宗彭

江户时代前期临济宗僧人,曾任大德寺住持,后隐居。在“紫衣事件”中仗义执言,触怒幕府被流放,后受赦免回归京都。他深受江户幕府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尊崇,家光拜他为师,还为他在江户品川建了东海寺。

近年来穿越题材作品红得发紫,女主角原是一介凡人,一旦穿越时空,竟被视为天仙,绫罗绸缎裹着,精馔美食吃着,还有众多爱慕者环绕身边。读者看得心痒痒,只盼有朝一日也穿越回去,享尽荣华富贵。且不说穿越是否科学,就算当真能穿,也大有风险,单说饮食便有些问题。比方说穿到风雅的平安时代,到贵族家做个姬君,每日吃什么呢?各类干鱼和腌菜,听起来不太诱人。好在腌菜种类丰富,据律令实施细则《延喜式》载,腌菜有盐渍、酱渍、糟渍等7种。春日将蕨菜、茄子、瓜等盐腌;秋日用盐、酒糟和味噌腌茄子、生姜和梨等蔬果。一年四季有不同腌菜可吃,这是贵族的特权。

吃腌菜还是特权?不错。腌菜必须用盐,古时采盐技术有限,盐属高价品,腌菜是寺院、贵族专享的吃食。长屋王邸遗址挖掘出的木简写有“加须津毛瓜”(酒糟渍瓜)、“加须津韩奈须比”(酒糟渍韩茄子)和“酱津我名”(酱渍茗荷)等文字,这些都是贵族专享。到了平安时代,腌菜种类才丰富起来,若穿越到更早的时代,腌菜都少,别说其他菜肴了。

直到今天,各类腌菜也是日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3世纪,辞书《尔雅》和周代“三礼”之一的《礼记》都提到了用盐腌渍的“盐藏品”。公元6世纪中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专设了“渍·藏生菜之法”项目,详细解说了盐渍法、酿渍法等30余种腌菜法。日本最早的腌菜记录出现在公元8世纪,到了平安时代,腌菜已成为重要副食。室町时代,腌菜技术不断进步,腌菜的气味和口感都有进步,因此得了“香物”的好名字。此时武家生活渐渐豪奢,宴客都用山珍海味齐备的“本膳料理”。宴会时间长,菜品又多,清口腌菜成为必备。

关于香物的名称,还有另一个风雅的说法。公卿贵人流行“焚香猜名”的游戏,几种香互相搭配,闻多了难免疲倦,嗅觉也迟钝起来。于是闻香游戏设置休憩环节,仆人会送上腌菜改改口,由此得了“香物”之名。

德川家康开幕府后,江户成为日本中心,也逐渐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各地商人带来各种腌渍技术,江户腌菜逐渐丰富。此时碾米技术有了改进,精米大量出现,也余下许多米糠。米糠便宜易得,米糠腌菜成为流行。无论中国还是朝鲜,米糠腌菜都不多见,这算日本原创的腌菜法。

根据18世纪的料理书《料理网目调味抄》《物类称呼》等记载,在300多年前的江户初期,不仅江户,京都和九州一带也有用米糠腌白萝卜的腌菜法。地区不同,名称也相异,有的叫“唐渍”,有的叫“百本渍”,在江户,这种腌菜被称为“泽庵渍”。

“泽庵”是禅僧泽庵宗彭的法号。此人生于但马国(现兵库县北部),是山名氏的家臣之子。主家被羽柴秀吉(后名丰臣秀吉)所灭,不满10岁的他出家为僧。后拜京都大德寺春屋宗园为师,习诗书茶画,逐渐成为名僧,还做了大德寺的住持。

庆长八年(1603年)江户幕府发足,为限制天皇和公卿的权力,幕府发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宽永四年(1627年),后水尾天皇不顾《诸法度》规定,按旧例允许大德寺、妙心寺等十余名僧侣穿着代表高贵身份的紫色袈裟,且没有事前通知幕府。2代将军德川秀忠闻讯后大为不悦,称朝廷擅作决定有违法度,命令维持京都治安的板仓重宗禁止僧人们穿紫色袈裟。后水尾天皇强烈抗议,大德寺住持泽庵也召集各位高僧,举行了大规模反对活动。幕府不肯示弱,将抗议的高僧一并流放,泽庵被流放至出羽国(现山形县、秋田县一带)。

到了3代将军德川家光的时代,泽庵被赦免,还拜谒了将军。家光喜爱他为人正直,不但拜他为师,也时常与他商议政事。宽永十六年(1639年),家光令泽庵在江户品川建东海寺,并任该寺住持。闲来无事,泽庵开始用米糠腌渍萝卜,作为寺中僧人的佐饭小菜。

一日,将军家光出城狩猎时路过东海寺,泽庵用自制腌萝卜招待他,家光觉得清新爽口,便问叫什么名字。泽庵说只是自制小菜,无正式名称,家光当场赐了“泽庵渍”之名。

这一场景并无可靠史料记载,也许只是逸话。不过记录江户风物的《守贞谩稿》提到,米糠渍萝卜为何叫泽庵渍,是与东海寺泽庵和尚有关。辞典《书言字考节用集》写道:“泽庵但马人,墓标一个圆石已,此物其制之故名云。”就是说,泽庵和尚仙逝后,町人百姓见腌萝卜用的重石与泽庵墓的墓碑相似,所以取了泽庵渍的名字。不过,不管取名的人究竟是将军还是百姓,这腌菜与泽庵和尚大有渊源。

泽庵渍做起来不难:把白萝卜放在屋外晾几天,蔫了后整根放入容器,加上米糠和盐腌几个月。随着时间流逝,水分越来越少,萝卜味渐渐浓起来。在盐的作用下,米曲分解出淀粉,给萝卜添了甜味,色泽也慢慢变成黄褐色。依照自己口味,也可以放入海带、辣椒和柿皮同腌。

一晃300多年过去,如今泽庵渍依然有人气,超市一年四季有售。不过,为了缩短制造时间,削减成本,传统制造工艺早被弃用。商家不再用日光干燥,转而用盐和糖水急腌,尽快除去萝卜的水分,再加上甜味料、味精等调味,最后用染料染得黄澄澄的。买上一包,看起来鲜艳齐整,吃起来甜丝丝的,缺了自然发酵的酸味,早不是泽庵渍的味道了。好在三浦半岛、三重德岛等地还有老铺坚持传统方法制造,用浅碟装上数枚佐餐,能送下整碗米饭。只是价格偏贵,勤俭持家的主妇得费些思量。

吃一口加了各种调味料的泽庵渍,想到300多年前的江户人吃的都是纯天然无添加高级品,不禁油然生了一丝羡慕之情。

店铺推介

林商店:伊势泽庵从前就是全国知名的名品。伊势的“林商店”沿用传统做法,选择本地出产的“御园萝卜”,用米糠、茄子叶、柿皮和辣椒发酵两年以上制成。吃起来香气浓郁,滋味朴素,是令人怀念的手制泽庵渍的味道。

地址:三重县伊势市小俣町。也可在网店购买。

川岛农园:位于三浦半岛的“川岛农园”用自家产萝卜制作泽庵渍,曾获“日本农业奖优秀奖”,也获过神奈川县“知事奖”。匠人们采用传统工艺,萝卜在天然日光下风干,再放入米糠中腌渍。咬起来清爽甘甜,是佐餐妙品,用来下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神奈川县三浦市三崎町,也可在网店购买。